[发明专利]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60279.2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6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洛加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2 | 代理人: | 张芹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裸眼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平板3D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面2D显示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追求具有深度感的3D显示,可以更加清楚的感受物体存在的真实性。
人的双眼相距一段距离,对于同一对象,双眼会分别看到两幅略有差异的图像,两幅图像在大脑中融合就产生了深度知觉。3D显示的原理就是利用人的左右眼视差,将视差图像分别投射到左右眼中,保证左视差图像只能被左眼看见,右视差图像只能被右眼看见,这样人就会感觉到具有立体效果的图像。
裸眼3D显示技术由于观看时不需要佩戴任何的助视工具,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热爱,目前较为成熟的裸眼3D显示技术有视差屏障和柱透镜阵列等,而这些技术有一些不能克服的缺陷,例如图像分辨率低,观看久了容易产生视差疲劳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矩形导光板,各个矩形导光板互相紧密叠合,矩形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均匀设有多个像素阵列,每个矩形导光板的至少一条侧边上设有一光源组,光源组发出的光进入对应的矩形导光板内部后在矩形导光板出光面的多个像素阵列的各个像素上形成出射光、以及在矩形导光板内部的其余地方进行全反射;
控制模块,包括光控制膜和3D膜,光控制膜设置在背光模块的表面上,3D膜设置在光控制膜的远离背光模块的一侧;
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3D膜的远离光控制膜的一侧。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多层矩形导光板使得多种光源在该多层矩形导光板上进行集成,实现裸眼3D效果,图像分辨率高,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每个矩形导光板上的像素阵列相互错位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每个矩形导光板上的像素阵列相互错位,避免每个矩形导光板上的像素阵列之间相互影响,提供了足够的观看视角的数目,从而实现在较大角度范围内都可以观察到3D影像。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光源组包括单色光源、以及设置于单色光源一侧的菲涅尔透镜阵列,菲涅尔透镜阵列的出光面具有多个椎体结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菲涅尔透镜阵列对光源进行准直后发散出去,出光面具有多个椎体结构,提高光源的亮度,也易于集成。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3D膜包括:
透明基材层;
第一微结构层,设置在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
第二微结构层,设置在第一微结构层的远离透明基材层的一侧;
第一微结构层与第二微结构层的接触面包括多个3D微结构表面,每个3D微结构表面包括多个棱镜面。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采用第一微结构层与第二微结构层形成可以直接全贴合的3D膜,减小了3D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结构的轻薄化,便于集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第一矩形导光板,11.第二矩形导光板,20.光控制膜,21.透明基材层,22.第一微结构层,23.第二微结构层,30.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模块,包括第一矩形导光板10和第二矩形导光板11,第一矩形导光板10和第二矩形导光板11互相紧密叠合,第一矩形导光板10和第二矩形导光板11的出光面上均匀设有三个像素阵列,第一矩形导光板10和第二矩形导光板11的四条侧边上均设有一光源组(图中未视出),光源组发出的光进入对应的矩形导光板内部后在矩形导光板出光面的像素阵列的各个像素上形成出射光、以及在矩形导光板内部的其余地方进行全反射;
控制模块,包括光控制膜20和3D膜,光控制膜20设置在背光模块的表面上,3D膜设置在光控制膜20的远离背光模块的一侧;
显示模块30,设置在3D膜的远离光控制膜20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多层矩形导光板使得多种光源在该多层矩形导光板上进行集成,实现裸眼3D效果,图像分辨率高,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洛加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苏州工业园区洛加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02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微波加热食品包装容器
- 下一篇:一种计量型洗衣液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