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离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60100.3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0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陶广耀;王文焦;孙龙;周彦昭;唐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开关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离开关,隔离开关包括:绝缘筒,具有第一腔体;静触头,固定在第一腔体的顶部;导电部,设置在第一腔体中并在第一腔体中上下移动;静触座,固定在第一腔体的中部并具有供导电部穿设的第一导通孔,静触座的外壁上设有朝向绝缘筒的外部延伸的伸出部;接地绝缘筒,接地绝缘筒的上端连接在绝缘筒的下端,接地绝缘筒具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连通;接地静触座,固定在第二腔体中,其中,导电部在第一腔体中移动导通静触头和静触座以使隔离开关合闸,或者导电部在第一腔体中移动导通静触座和接地静触座以使隔离开关分闸。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体隔离开关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35kv电压等级环网柜,隔离开关多为SF6充气式的隔离开关。传统的固体绝缘隔离开关包括隔离刀、动静触头、绝缘子及金属框架。真空管等部件安装在固体绝缘装置的内部,进线套管和出线套管一般都放置于上方和下方,来实现与母线和电缆的连接。通过隔离刀的分合实现主回路的合闸和接地操作。这种刀合式的隔离开关在合分过程中,要保证电气安全距离,无疑会占用横向纵向的范围。上述开关的固封环氧的体积相对较大,增加了开关的装配难度,合分闸费力且过程激烈,容易损伤开关本体。而且增加了环氧树脂用料,大大地增加了成本。同时,主回路合闸或接地时,隔离刀等金属装配件与真空管动端连接处或接地静触头连接处,在同一绝缘装置内部容易出现两导体相互影响导致的电场分布不均,局部场强增大等现象,加大了周围环境的危险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固体隔离开关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离开关,包括:绝缘筒,具有第一腔体;静触头,固定在第一腔体的顶部;导电部,设置在第一腔体中并在第一腔体中上下移动;静触座,固定在第一腔体的中部并具有供导电部穿设的第一导通孔,静触座的外壁上设有朝向绝缘筒的外部延伸的伸出部;接地绝缘筒,接地绝缘筒的上端连接在绝缘筒的下端,接地绝缘筒具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连通;接地静触座,固定在第二腔体中,其中,导电部在第一腔体中移动导通静触头和静触座以使隔离开关合闸,或者导电部在第一腔体中移动导通静触座和接地静触座以使隔离开关分闸。
进一步地,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的内周面上具有防爬电结构,防爬电结构为沿绝缘筒的轴线方向交替形成在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的内周面上的凹部和凸部。
进一步地,隔离开关还包括第一屏蔽筒,第一屏蔽筒嵌设在绝缘筒中并位于静触头的下方。
进一步地,第一屏蔽筒的上端设有沿第一屏蔽筒的径向朝向第一屏蔽筒的中部延伸的径向屏蔽部,径向屏蔽部与静触头的下端面抵接,第一屏蔽筒的下端向内弯曲形成钩部。
进一步地,静触头的下端具有导通凹槽,导电部的上端伸入导通凹槽并与导通凹槽配合。
进一步地,导通凹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隔离开关还包括第一弹性触指,第一弹性触指设置在第一环形凹槽中。
进一步地,隔离开关还包括绝缘密封部,绝缘密封部设置在绝缘筒的下端与接地绝缘筒的上端之间。
进一步地,绝缘密封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环体和第一筒体,第一环体位于绝缘筒的下端面和接地绝缘筒的上端面之间,接地绝缘筒的上端面上设有伸入第一腔体中的伸入筒,第一筒体位于绝缘筒的内壁和伸入筒之间。
进一步地,绝缘密封部还包括第二环体,第二环体连接在第一筒体的上端,绝缘筒的内周面具有与第二环体配合的止挡面。
进一步地,接地静触座的外壁上设有沿接地绝缘筒的径向朝向接地绝缘筒的外部延伸的接地连接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01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