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纤维和锦纶混纺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59609.6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6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卫丰针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5/10;D06M13/262;D06M15/03;D06M13/368;D06M15/61;D06M13/148;D06M101/04;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纤维 锦纶 混纺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纺面料,尤其是涉及一种竹纤维和锦纶混纺面料。
背景技术
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继棉、麻、毛、丝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锦纶,又称为尼龙,具有质轻,防皱性优良,透气性好以及良好的耐久性。结合两者的优势的混纺纤维必然是一种功能性极佳的混纺面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纤维和锦纶混纺面料,该混纺面料具有抗菌性好,耐磨,撕裂强度高,透气性好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竹纤维和锦纶混纺面料,由2D*51mm的竹纤维和2D*51mm锦纶混纺织造而成,其中竹纤维占10~35%,锦纶纤维占65~90%;织造后的混纺面料再经过抗菌后整理。
所述抗菌后整理步骤如下,常温下浸渍抗菌剂30~45min,抗菌剂用量1~2%o.w.f.,浴比1:30。
所述抗菌剂,按重量份的组分为十二烷基硫酸钠5~15份,壳聚糖衍生物2~6份,三乙醇胺1~3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40~55份,甘油10~15份。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竹纤维和锦纶混纺面料,该混纺面料具有抗菌性好,耐磨,撕裂强度高,透气性好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竹纤维和锦纶混纺面料,由2D*51mm的竹纤维和2D*51mm锦纶混纺织造而成,其中竹纤维占10%,锦纶纤维占90%;织造后的混纺面料再经过抗菌后整理。
所述抗菌后整理步骤如下,常温下浸渍抗菌剂30min,抗菌剂用量2%o.w.f.,浴比1:30。
所述抗菌剂,按重量份的组分为十二烷基硫酸钠15份,壳聚糖衍生物6份,三乙醇胺3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40份,甘油10份。
实施例2:
一种竹纤维和锦纶混纺面料,由2D*51mm的竹纤维和2D*51mm锦纶混纺织造而成,其中竹纤维占35%,锦纶纤维占65%;织造后的混纺面料再经过抗菌后整理。
所述抗菌后整理步骤如下,常温下浸渍抗菌剂30min,抗菌剂用量1%o.w.f.,浴比1:30。
所述抗菌剂,按重量份的组分为十二烷基硫酸钠7份,壳聚糖衍生物4份,三乙醇胺1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50份,甘油15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卫丰针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卫丰针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96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棉面料绒布
- 下一篇:易裁剪尼龙商标布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