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央通道构件成形模具及一种中央通道构件成形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58873.8 | 申请日: | 2015-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0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 发明(设计)人: | 涂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02;B21D3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 地址: | 10150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通道 构件成形 压边圈 模具 冲压 上模 下模 浮动方式 板料弯 存储板 高度差 夹紧板 模型面 支撑面 延时 增高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央通道构件成形模具及相应的中央通道构件成形方法。所述中央通道构件成形模具包括:上模(4);下模(1);以及压边圈(2),其以浮动方式设置在下模(1)上,在上模(4)与压边圈(2)配合夹紧板料(3)开始进行拉延时,所述压边圈(2)的支撑面低于所述下模(1)型面的顶部一个设定的高度差。本发明的中央通道构件成形模具创造性地将压边圈在开始冲压前设置在低于下模型面顶部的位置,从而使得在进行冲压拉延前,板料弯折,存储板料,有利于增高中央通道的高度,解决中央通道构件在中央通道处拉延开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薄板冷冲压成形工艺及冲压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央通道构件成形模具及一种中央通道构件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薄板冷冲压成形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通常应用在将金属板材制成各种板片状零件和壳体、容器类工件,或将管件制成各种管状工件。
中央通道构件是车辆中的一种重要构件,特别是指在中部处具有较高的凸起部、整体形状大体呈几字形的构件。图1中示出了中央通道构件7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中央通道构件7在中部处具有较高的凸起部7a(即中央通道),整体形状大体呈几字形。现在通用的冲压技术方案是设计具有几字形的型面(压料面)的凹模(上模)4和凸模(下模)1,并设置周圈封闭的压边圈2。在冲压前,通过气垫或者其它动力源将压边圈2抬高,高于凸模1的最高处,让后将板料3放到压边圈2上。冲压时,凹模4下行,先和压边圈2接触,将板料3压紧。然后凹模4和压边圈2一起下行,将板料3变形成需要的形状。
现有技术方案要求中央通道的高度比较低,难以很好地满足车身布置的需求。如果根据车身布置的需求来设计中央通道的凸起高度,在冲压加工时,零件开裂,端头起皱无法成形。另外,在中央通道前后端有高低差的地方,侧壁容易起皱。而且,产品的材料利用率比较低,在某一具体产品中约为48.3%。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央通道构件成形模具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央通道构件成形模具,所述中央通道构件成形模具包括:
上模;
下模;以及
压边圈,其以浮动方式设置在下模上,在上模与压边圈配合夹紧板料开始进行拉延时,所述压边圈的支撑面低于所述下模型面顶部一个设定的高度差。
优选地,所述高度差在15毫米至35毫米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中央通道构件成形模具进一步包括:下模托料装置,其以可上下活动的方式设置在下模上,用于在上模下行至与压边圈配合夹紧板料进行拉延前,对板料提供支撑。
优选地,所述下模托料装置包括中部顶料装置,所述中部顶料装置位于所述中央通道构件的中央通道的宽度中部处,用于在上模下行至与压边圈配合夹紧板料进行拉延前,将板料的与中央通道宽度中部处对应的部分支撑在高于所述下模型面顶部的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下模托料装置由弹性装置或机床气垫支撑在下模上,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模上下运动。其中,机床气垫是指以气动方式控制其动作顺序的支撑机构。
优选地,所述压边圈在端头处开放,包括两个平行于中央通道构件的中央通道的纵向延伸且相互间隔开的压边圈主体,以及位于压边圈端头中部开放处的压边圈端头附加块;
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上模提前压料装置,在上模下行至与压边圈配合夹紧板料进行拉延前,所述上模提前压料装置与所述压边圈端头附加块配合压紧板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88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