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优化支撑比的足式机器人足端力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8848.X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8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苏波;党睿娜;姚其昌;许鹏;田源木;冯石柱;赵洪雷;许威;蒋云峰;慕林栋;杨建雄;杨天夫;王宏明;谢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优化 支撑 机器人 足端力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优化支撑比的足式机器人足端力分配方法,属于机器人足力分配优化技术领域。本发明(1)分析垂直载荷时,直接对支撑比进行优化分配。多足机器人足端力分配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行走稳定性,本发明首先对支撑比进行优化,因此首先保证了行走稳定性。(2)在保证行走稳定性的情况下,继续分析水平方向分力,并直接对力的方向进行优化。传统方法的优化目标是总力矩最小或者功率消耗最低,这样的优化目标无法保证足端力最优,而本方法直接瞄准足端力及其方向进行优化,从更高层次上保证了优化结果。(3)在进行力分配时,每个环节都考虑了足端力位置,因此充分利用了力和力矩平衡的特点,进一步确保优化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足力分配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优化支撑比的足式机器人足端力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多足机器人而言,至少有三条腿处于支撑状态,才能保持机身稳定。由于每个足端存在三个方向的分力,存在9个未知数,而移动机器人只能列出6个平衡方程,因此多足机器人足端力分配具有多种解法,而不同解法将导致不同的足端力分配结果。足端力分配解法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伪逆法,采用螺旋理论列出多肢体系统的平衡方程和足端摩擦力约束方程,根据伪逆思想,推导足端支反力的求解公式,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不能保证机器人关节的控制力矩最优。第二种是优化法,推导以关节力矩为变量的动力学方程,摩擦约束方程等,以关节力矩平方和最小、电机所需功率总和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第一种方法的不足在于,无法获得最优解;第二种方法的不足在于,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此计算复杂,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足式机器人足端力分配方法,对支撑比、力的大小以及力的方向进行优化,保证优化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优化支撑比的足式机器人足端力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机身坐标系为参考坐标系,将所有支撑腿简化为一条虚拟支撑腿,基于机身虚拟伺服力,建立机身力矩平衡方程,从而求取虚拟支撑腿期望零力矩点;
S2、采用最小二乘法设计支撑比的优化目标函数,求取各支撑腿的实际支撑比,并得到三条支撑腿在z方向的力;
S3、设计各支撑腿的水平方向分力为未知数,基于未知足端力方向和期望足端力方向,得到足端力方向的优化目标函数,从而获取各支撑腿在x和y方向的分力。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考虑足端位置的基础上,对支撑比、力的大小以及力的方向进行优化,直接保证了优化效果。具体为:(1)分析垂直载荷时,直接对支撑比进行优化分配。多足机器人足端力分配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行走稳定性,本发明首先对支撑比进行优化,因此首先保证了行走稳定性。(2)在保证行走稳定性的情况下,继续分析水平方向分力,并直接对力的方向进行优化。传统方法的优化目标是总力矩最小或者功率消耗最低,这样的优化目标无法保证足端力最优,而本方法直接瞄准足端力及其方向进行优化,从更高层次上保证了优化结果。(3)在进行力分配时,每个环节都考虑了足端力位置,因此充分利用了力和力矩平衡的特点,进一步确保优化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期望零力矩点分析示意图;
图2是各条腿支撑比分析示意图;
图3是各条腿作用力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88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