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制对苯二甲腈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8344.8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2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田玫丽;王海波;李强;胡清;禚文峰;谢思勉;田晓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泰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53/34 | 分类号: | C07C253/34;C07C255/51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3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苯二甲腈 精制 四氯对苯二甲腈 氰基苯甲酰 保温处理 生产装置 蒸馏 换热器 接收釜 六氯苯 切片机 熔化器 蒸馏釜 粗品 切片 蒸汽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制对苯二甲腈的方法,该方法将对苯二甲腈粗品原料导入到蒸馏釜中,蒸馏出的对苯二甲腈的蒸汽通过换热器降温,再导入到接收釜中保温处理,最后经切片机切片即得到精制对苯二甲腈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提高产品中对苯二甲腈的含量,降低对氰基苯甲酰胺的含量,从而减少四氯对苯二甲腈产品中六氯苯的含量和减少四氯对苯二甲腈生产装置中熔化器内残渣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精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精制对苯二甲腈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芳香腈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能合成一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香料、树脂等行业。对苯二甲腈(TPN)是一种重要的芳香腈,其加氢可制备对苯二甲胺,是聚酰胺的重要原料,也是目前良好的环氧树脂固化剂。TPN与氯气反应可制备四氯对苯二腈,可用于合成除草剂氯酞酸、菊酯类杀虫剂及脑血栓药物。TPN水解可得到对苯二甲酸,大量地用于合成聚酯纤维和聚酯树脂。正因为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其需求量逐年增长。
对苯二甲腈生产方法中,由对二甲苯与氨和含氧气体反应的氨氧化法是现阶段较为先进的生产方法,即在气固相流化床设备中使对二甲苯在高温及催化剂存在下与氨气及氧气反应,生成对苯二甲腈,由于氨氧化反应产生大量反应热,所以反应温度很高,通常反应产物以气相从反应器顶部排出,在反应生成气中,除了含有对苯二甲腈外,通常还还有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汽、对甲基苯甲腈、苯甲腈等,这就需要对反应生成气进行分离,以获得高纯度的苯二甲腈。
目前国内采用氨氧化法生产对苯二甲腈产品的捕集方式主要是薄壁捕集和水喷淋捕集。以上两种捕集方法由于产品捕集的方式和干燥方法导致得到的对苯二甲腈产品中酰胺的含量较高。而酰胺含量较高又会导致下游四氯对苯二甲腈的生产过程中熔化器内的残渣较多,还会导致四氯对苯二甲腈产品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杂质六氯苯的含量较高。目前国内没有相关专利涉及到提高对苯二腈含量的精制方法。
中国专利CN 101955447B公开了高效清洁的间苯二甲腈捕集工艺,将从制备间苯二甲腈的流化床反应器的出口出来的混合气体在吸收塔内与有机溶剂接触,吸收液进入闪蒸器后,高沸物残留在闪蒸器底部,间苯二甲腈和低沸物的气体混合物从闪蒸器顶部蒸出,从精馏塔中部进入,塔顶回收溶剂,塔底回收产品间苯二甲腈。该专利所采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是间甲基苯甲腈,该溶剂比较难获取而且价格很高。该工艺需要使用精馏塔和闪蒸器,能耗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提高产品中对苯二甲腈的含量,降低对氰基苯甲酰胺的含量,从而减少四氯对苯二甲腈产品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六氯苯的含量和减少四氯对苯二甲腈生产装置中熔化器内残渣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精制对苯二甲腈的方法,将对苯二甲腈粗品原料导入到蒸馏釜中,加热后粗品由固体慢慢熔化成液体,全部熔化后,开启搅拌继续升温,蒸馏出的对苯二甲腈的蒸汽通过换热器降温,再导入到接收釜中保温处理,最后经切片机切片即得到精制对苯二甲腈成品。
优选地,蒸馏釜包括釜式反应器或薄膜刮板蒸发器,对苯二甲腈粗品原料在蒸馏釜内经推进式、锚式或桨式进行搅拌。蒸馏釜采用导热油或高压蒸汽加热,控制釜内温度为240-320℃,对苯二甲腈粗品原料在蒸馏釜内蒸馏至釜顶温度为240-320℃时停止。蒸馏釜的温度是根据对苯二甲腈和主要的杂质对氰基苯甲酰胺这两者的沸点差异来选取的,从而能够实现两者深度分离。
优选地,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或螺旋板式换热器,蒸馏出的对苯二甲腈的蒸汽通过换热器降温至240-270℃。
优选地,接收釜采用导热油或高压蒸汽进行保温处理1-2h,控制釜内温度230-270℃,更加优选地,接收釜内温度240-2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泰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泰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83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