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7405.9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5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路建美;陈冬赟;仲云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张淏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具有 结构 磁性 纳米 颗粒 生物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负载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复合材料来处理含六价铬废水的用途。
背景技术
六价铬(简写为Cr(VI))为吞入性毒物/吸入性极毒物,具有致敏、致畸、致癌等严重不良后果,并且对环境具有持久危险性。六价铬化合物常用于电镀、电子元器件加工等工艺中,动物接触含有六价铬的水后,六价铬会被体内许多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吸收,引起胃肠道及肝、肾功能损害,还可能伤及眼部,出现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问题,因此针对含六价铬废水的处理亟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同时具备磁性颗粒和纳米颗粒的双重优势,Fe3O4磁性纳米颗粒已经广泛应用于靶向药物载体、细胞分离、核磁共振、免疫分析、核酸杂交等生物医学领域。同时,这种超顺磁性材料在环境保护监测领域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作为吸附材料来处理工业废水中存在的重金属。但是,Fe3O4磁性纳米颗粒易氧化,比表面积较高,具有强烈的聚集倾向,难以直接应用。
采用定型SiO2对Fe3O4磁性纳米颗粒进行表面包覆后,SiO2包覆层不但提高了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化学稳定性,而且由于SiO2包覆层的表面存在羟基,也提高了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拓宽了在生物、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另外,由于复合材料表面存在大量的硅醇基,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其表面修饰不同的功能型聚合物,以实现去除不同重金属的目的。然而,这种SiO2包覆Fe3O4磁性纳米颗粒后形成的复合材料在吸附处理重金时有其固有的不足之处,成本较高,并且会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由于这些原因,直接阻碍了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具有处理方法清洁、无二次污染和低成本等优势,生物法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微生物处理污染物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处理周期长、菌体难以从水中分离等因素制约了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利用吸附法和生物降解法各自的优点,将两者加以结合,通过将Fe3O4磁性纳米颗粒经由包覆该磁性纳米颗粒核芯的聚合物外壳修饰到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表面,使其在利用Fe3O4磁性纳米颗粒来快速富集Cr(VI)的同时,又可以利用将其负载的微生物来快速降解Cr(VI),大大缩短了污染物的处理周期,同时还可以利用纳米颗粒本身的磁性来实现从水体中快速分离,很好地克服了阻碍其应用的瓶颈,使其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具有核-壳结构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枯草杆菌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Fe3O4纳米颗粒的制备:
按照七水合硫酸亚铁:无水醋酸钠=1:5~8的摩尔比,将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和无水醋酸钠(NaOAc)加入到乙二醇中,搅拌至溶液呈透明状后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于150~200℃密闭反应5~8小时,反应结束后,经离心、洗涤、干燥,得到Fe3O4纳米颗粒;
(2)Fe3O4mSiO2纳米颗粒的制备:
将步骤(1)中获得的Fe3O4纳米颗粒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中,超声分散,在搅拌条件下,按照Fe3O4纳米颗粒: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四乙氧基硅烷=1:3~5:2~3的质量比,依次向上述体系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和四乙氧基硅烷(又称为原硅酸四乙酯,TEOS),室温反应6~10小时,反应完成后,经磁性分离、洗涤、干燥,得到Fe3O4mSiO2纳米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74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