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955934.5 申请日: 2015-12-17
公开(公告)号: CN105362340A 公开(公告)日: 2016-03-02
发明(设计)人: 周文艳;陈金林;许云高 申请(专利权)人: 亿帆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537 分类号: A61K36/537;A61K36/704;A61P35/02;A61K33/36
代理公司: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吴啸寰
地址: 311305 ***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白血病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血病药物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正式列入现行四大中药国家标准的含雄黄的复方制剂达190多种,约含全部成方制剂的2.78%。长期服用含雄黄超量的中药制剂易引起慢性砷中毒,甚至出现死亡病例,故雄黄不宜过量、久服。雄黄《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日摄取量不得大于0.1g。人体如果长期大剂量服用雄黄,可以导致砷等重金属在体内蓄积,造成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并可能损害人的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对于雄黄的毒性,多数本草著作均有记载,古人早已禁止其单味药大剂量服用。按照现有技术,雄黄的处方量偏大,按照正常服用剂量,每天服用3次,每次3片,即每天服用最少量为9片,雄黄已大大超标,故需要对雄黄的量进行调整。

现有专利申请号为200410050453.1公开的抗白血病的中药制剂复方黄黛片及其制备方法中,复方黄黛片的成分中含有雄黄,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或四硫化四砷;雄黄中还含有杂质,主要杂质为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其有剧毒,故雄黄有毒,并被列入国家28种毒性药材,属于毒性比较大的中药。现有的复方黄黛片需要服用的剂量比较大才能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但因为复方黄黛片具有较大的毒性,因此大量并且长期服用会对肝肾造成很大的伤害。

此外,现有的制备工艺在制备浸膏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浓度过大而无法进行下一个工艺步骤,十分不便。

同时,现有的复方黄黛片与维甲酸(治疗白血病的一款药物,常常与砷剂共同使用治疗白血病)会有一定的交叉耐药性,不利于白血病的治疗。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现有的复方黄黛片的基础上,大幅降低雄黄的含量,提高丹参的用量,经临床验证,惊奇地发现,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改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现有的复方黄黛片制备方法基础上,对丹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丹参中添加的水量减少,煎煮次数减少,煎煮的时间缩短,保证丹参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实验结果发现,丹参的有效成分均能很好地保持,并且提取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与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血栓、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以及镇静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有关。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丹参素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有研究证实,丹参酮是丹参中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早有报道丹参可以延长Ehrich腹水癌小鼠的存活时间,对喜树碱、环磷酰胺的抗肿瘤活性有增效作用。后又报道对小鼠Ehrich腹水癌也有杀伤作用。丹参酮类有着广泛的菲醌结构是其细胞毒作用的基础,其中菲环结构与DNA分子相结合,而呋喃环、醌类结构可产生自由基引起DNA损伤,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结果表明,经无毒剂量的丹参酮ⅡA(0.5μg/ml)和ATRA(0.5μg/ml)处理后,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生长减慢,集落形成率和3H-TdR掺入率明显降低,在裸鼠上的成瘤时间延长,成瘤能力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丹参酮ⅡA和ATRA对ME180细胞均具有较好的诱导分化作用,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用无毒剂量的丹参酮ⅡA(0.5μg/ml)处理ME180细胞株后进行细胞RNA斑点杂交发现,其中c-myc、H-ras癌基因表达明显降低,推测丹参酮ⅡA对ME18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机制可能是对细胞增殖有关的癌基因表达的抑制。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存在一种平衡,而肿瘤细胞则无限增殖,分化受阻,凋亡被抑制。目前研究发现,许多抗癌药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或)凋亡而发挥抗癌效应。研究发现,无毒剂量的丹参酮ⅡA(0.5μg/ml)作用于HL-6细胞,能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熟,并伴有细胞凋亡发生。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S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被阻止于G0/G1期,细胞增殖指数降低,部分细胞发生凋亡,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癌基因表达c-fos增高,c-myc及bcl-2降低。

因此,丹参酮抗肿瘤作用可能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同时诱导凋亡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熟,最终走向凋亡。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的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丹参酮ⅡA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使其不能进入S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帆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亿帆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59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