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分离正构烷烃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46275.9 | 申请日: | 2015-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3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彦强;王德华;王辉国;郁灼;王红超;李犇;乔晓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7C7/13 | 分类号: | C07C7/13;C07C9/1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分离 烷烃 方法 | ||
一种吸附分离正构烷烃的方法,包括将含有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及环烷烃的混合原料通入液相模拟移动床进行吸附分离,所述的模拟移动床包括在吸附进料F和抽余液R之间的吸附区,在抽出液E和吸附进料F之间的提纯区,在解吸剂D和抽出液E之间的解吸区,在抽余液R和解吸剂D之间的隔离区,所用模拟移动床包含6~30个吸附剂床层,吸附区床层数为a,提纯区床层数为b,解吸区床层数c,隔离区床层数d,其中a/b=1.2~2.0,c/b=1.0~1.8。该法可有效分离正异构混合烃中的正构烷烃,获得高纯度的正构烷烃。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吸附分离正构烷烃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液相模拟移动床从含有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及环烷烃的混合原料中吸附分离正构烷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选择性吸附剂分离各种烃类化合物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石油化学和精细化工等工业。当其它分离方法(如分馏)分离化合物比较困难或者成本较高时,通常采用吸附分离方法。例如,从碳八芳烃混合物中分离特定的异构体对二甲苯、间二甲苯或乙苯等;从烷烃混合物中分离正构烷烃;从烷烃和芳烃混合物中分离芳烃;从两种或多种糖的混合物中分离葡萄糖;以及药类同分异构体间的分离。
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过程实现了液固两相的逆流接触,提高了分离的效率。Douglas M.Ruthven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989,v44(5):1011-1038)中对连续逆流吸附分离过程的原理、发展历程、实验和模型研究以及工业过程进行了总结。US2985589、US3455815、US4006197、US5884777等专利中描述了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设备和方法。其中US5884777公开了一种在从解吸区引出一股物流对提纯区管线残留的吸附原料进行冲洗,并且严格控制其冲洗比例,可以提高模拟移动床分离对二甲苯的效率。
典型的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过程至少包括两股进料,吸附原料和解吸剂,至少两股出料,抽出液和抽余液,其中抽出液中富集吸附原料中在吸附剂上吸附能力相对强的组分;各股物料进出吸附塔的位置周期性移动,沿吸附塔内物料流向,各进出物料的次序为解吸剂、抽出液、吸附原料和抽余液,吸附塔内物料循环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闭环。
CN102811984A公开了以nC12为解吸剂分离C5-C9或C5-C11的混合烃类中正构烷烃的方法,以5A分子筛为吸附剂活性组分,控制A/Fn为0.9~0.92,其中所述A为以m3/hr计量的选择性孔隙率,Fn为加入到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工艺中的进料正构物的容积速率,得到的高纯度正构烷烃进入蒸汽裂解装置生产乙烯。
CN103031140A公开了用于石脑油中正构烷烃吸附分离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无粘结剂A型沸石吸附剂,在床层温度100~300℃、压力0.5~2.5MPa进料质量空速为0.2~4小时-1的条件下进行吸附分离操作,解决了吸附剂容量小及吸附速率低的问题。
CN103260724A公开了一种消除残余输送管线萃余液以提高正链烷烃分离装置能力的大型化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方法,对共用的床层物流管线中残留的抽余液进行冲洗,提高了过程吸附剂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附分离正构烷烃的方法,该法可有效分离正异构混合烃中的正构烷烃,获得高纯度的正构烷烃。
本发明提供的吸附分离正构烷烃的方法,包括将含有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及芳烃的混合原料通入液相模拟移动床进行吸附分离,所述的模拟移动床包括在吸附进料F和抽余液R之间的吸附区,在抽出液E和吸附进料F之间的提纯区,在解吸剂D和抽出液E之间的解吸区,在抽余液R和解吸剂D之间的隔离区,所用模拟移动床包含6~30个吸附剂床层,吸附区床层数为a,提纯区床层数为b,解吸区床层数c,隔离区床层数d,其中a/b的比为1.2~2.0,c/b的比为1.0~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62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置的枢转滑动正畸托槽
- 下一篇:一种吸附分离烷基芳烃异构体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