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残油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5797.7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9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贵铭;王金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津滨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孙辉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津南区八里***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残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润滑油是汽车发动机必不可少的用品,其具有减少活塞和汽缸之间,主轴和轴瓦之间的磨损,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防止发动机部件锈蚀,对发动机进行密封等作用。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由于发动机各部件之间的摩擦等,润滑油中会参入杂质,从而为了保证汽车的正常使用,通常需要定期更换润滑油,保证润滑效果。而对于废润滑油,通常进行回收再利用。
在对废润滑油进行回收的过程中,首先去除杂质,然后进行去色,由此形成再生润滑油,在去除杂质的过程中,会产生混合有杂质的残油。以往这些残油进入储罐,最终用于燃烧。但是这样的残油混合有杂质,有时燃烧不充分,带来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回收残油的残油回收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残油回收装置,具有水平放置的筒状的回收罐体、对所述回收罐体进行支撑的支座,在所述回收罐体的圆周壁的上侧连接有残油输入管,所述残油输入管与第一蒸汽输入管连接,所述回收罐体的圆周壁的上侧的一端与水输入管连接,所述回收罐体的一侧的侧壁的下端与第二蒸汽输入管连接,所述回收罐体的圆周壁的上侧的另一端与放空管连接,所述回收罐体的圆周壁的下侧的另一端与废水回收管连接,所述回收罐体的另一侧的侧壁的下端与浮浊回收管连接。
技术方案2的残油回收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残油回收装置中,所述回收罐体的一侧的侧壁的下端还与压缩空气输入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残油回收装置,其具有筒状的回收罐体和对回收罐体进行支撑的支座,在回收罐体的圆周壁的上侧连接有残油输入管,残油输入管与第一蒸汽输入管连接,回收罐体的圆周壁的上侧的一端与水输入管连接,另一端与放空管连接,回收罐体的一侧的侧壁的下端与第二蒸汽输入管连接,另一侧的侧壁的下端与浮浊回收管连接,回收罐体的圆周壁的下侧的另一端与废水回收管连接。
通过这样的残油回收装置,从残油输入管流入的残油首先被蒸汽加热,然后流入回收罐体中,然后进一步被注入回收罐体的水稀释,残油的下侧还被从第二蒸汽输入管输入的蒸汽加热,在被加热和被稀释的残油静置一端时间后,杂质随水沉降在底部,残油中的油分浮在水的上方。这样,位于底部的废水从废水回收管回收,残油中油分从浮浊回收管流出,然后用于燃烧供热,残余的带有油分的蒸汽从放空管排出,进行燃烧供热。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润滑油再生过程中的残油,避免残油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残油回收装置,回收罐体的一侧的侧壁的下端还与压缩空气输入管连接,通过输入压缩空气,能够进一步充分稀释和加热残油,进一步去除残油中的杂质等,从而提高从残油回收的浮浊的燃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残油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残油回收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残油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残油回收装置,具有水平放置的筒状的回收罐体10、对回收罐体10进行支撑的支座20。
在回收罐体10的圆周壁的上侧连接有残油输入管30,残油输入管30与第一蒸汽输入管40连接,回收罐体10的圆周壁的上侧的一端与水输入管50连接,回收罐体10的一侧的侧壁的下端与第二蒸汽输入管60连接,回收罐体10的圆周壁的上侧的另一端与放空管70连接,回收罐体10的圆周壁的下侧的另一端与废水回收管80连接,回收罐体10的另一侧的侧壁的下端与浮浊回收管90连接。
根据上述的残油回收装置,其具有筒状的回收罐体和对回收罐体进行支撑的支座,在回收罐体的圆周壁的上侧连接有残油输入管,残油输入管与第一蒸汽输入管连接,回收罐体的圆周壁的上侧的一端与水输入管连接,另一端与放空管连接,回收罐体的一侧的侧壁的下端与第二蒸汽输入管连接,另一侧的侧壁的下端与浮浊回收管连接,回收罐体的圆周壁的下侧的另一端与废水回收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津滨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津滨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57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漏电锁扣式电缆桥架
- 下一篇:石油管道支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