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触摸屏的指针式智能钟表的指针校准方法及应用的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45243.7 | 申请日: | 2015-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7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何庆军;周文彬;郭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智能表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4R20/28 | 分类号: | G04R20/28;G04R40/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瑞云 |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触摸屏 指针 智能 钟表 校准 方法 应用 系统 | ||
1.一种基于触摸屏的指针式智能钟表的指针校准方法,包括具有物理指针的智能钟表,所述智能钟表通过无线与带触摸屏的移动智能终端连接;所述移动智能终端通过运营商网络获取到标准时间,对智能钟表授时;
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1: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钟表建立无线连接;
A2:当钟表进入较准状态下时物理指针停止不动;
A3: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触摸屏显示屏幕表盘及屏幕指针,所述触摸屏识别触摸轨迹,并通过所识别的触摸轨迹变化使得屏幕指针的图像动态地变化,人工输入触摸轨迹令屏幕指针终点为当前物理指针的位置;所述移动智能终端记录该屏幕指针位置所对应的时间;
A4:移动智能终端将录入的屏幕指针的数据以指令信号的形式传送给钟表,所述钟表的MCU模块解析信号后进行与物理指针的同步,以使得钟表MCU模块的时间与指针的实际指示时间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触摸屏的指针式智能钟表的指针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3具体为:
A301:所述触摸屏的屏幕表盘上具有可被移动智能终端记录的坐标零点位置;
A302:触摸屏开始识别触摸起点的坐标,该触摸起点的坐标被移动智能终端记录;
A303:所述屏幕指针指向触摸起点,并且所述触摸屏识别触摸轨迹变化过程坐标,该过程坐标被动态识别并被调用给屏幕指针,所述屏幕指针跟随触摸轨迹变化而变化;
A304:所述触摸屏识别触摸终点的坐标,该触摸终点的坐标被移动智能终端记录;
A305:根据触摸起点的坐标、触摸终点的坐标和坐标零点位置,计算出触摸轨迹的角度变化,获得屏幕指针所对应的时间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触摸屏的指针式智能钟表的指针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标零点位置为屏幕表盘的中心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触摸屏的指针式智能钟表的指针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幕指针分为时针、分钟和秒针,所述的三种指针分成三个独立的屏幕表盘进行输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触摸屏的指针式智能钟表的指针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幕指针分为时针、分钟和秒针,所述的三种指针在同一个屏幕表盘上进行输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触摸屏的指针式智能钟表的指针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4中令钟表的MCU模块与物理指针同步的步骤为:
A401:MCU模块获得物理指针的位置后进行判断;
A402:如果MCU模块内部时间和物理指针时间表达一致,则结束校准;如果MCU模块内部时间与物理指针时间不一致,则MCU模块计算出两者差值,发出指令使得物理指针被驱动到与MCU模块内部时间一致的位置后再继续计时。
7.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指针式智能钟表的指针校准方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物理指针的智能钟表,所述智能钟表通过无线与带触摸屏的移动智能终端连接;所述智能钟表内部具有MCU模块,电动马达,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或低功耗蓝牙模块,MCU模块与无线通讯模块之间通过电路连接,MCU模块与电动马达之间通过驱动模块连接,物理指针与电动马达通过转向轴连接;
所述智能钟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带有触摸屏的移动智能终端连接,所述MCU模块用于解析蓝牙信号的指令,转化为对指令操作,以用于控制电动马达的转动,物理指针通过电动马达控制、进行旋转来调整指针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针式智能钟表的指针校准方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为具有智能钟表APP控制程序的智能手机或智能平板电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智能表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智能表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524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