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除舵机与舵杆机械零位偏差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42931.8 | 申请日: | 2015-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7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仇红宇;张治军;马驰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9/10 | 分类号: | B23P19/10;G01B5/24;G01B5/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宁展 |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除 舵机 舵杆 机械 零位 偏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除舵机与舵杆机械零位偏差 的方法。
背景技术
舵机装置的液压部分主要由动力泵组、舵马达、储备邮箱及其管路组成。舵 马达通过转子将扭矩传递给舵杆,其液压舵动力来自动力泵组,而它是电机驱动 的,两台电动机油泵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供油。该型舵机缸体有3 个油腔,每个油腔内各有一片转子叶片,叶片将油腔分成两部分,当叶片一侧进 油另一侧出油时,液压油推动叶片,进而带动舵机转子转动。舵马达主要由圆筒 形缸体、转子和端盖组成,转子在舵马达底部和顶部的两支承内转动。
上述舵系一般由舵机、舵杆、舵叶组成,舵机和舵叶通过舵杆连接,舵机 与舵杆的连接、舵杆与舵叶的连接采用无键液压连接。船舶舵机是用来控制船舶 航行时的航行方向,舵机刻度指示直观地显示了船舶的舵角,为航行操舵提供依 据。而在舵系安装过程中,难免出现由于舵机出厂时外部零位标示与舵机内部限 位不统一而导致舵机机械零位与舵杆零位存偏差的情况。
针对上述情形,现有技术中,一种应对方案是,将已完成装配的舵叶、舵 杆、舵机脱开,完成定位的舵机恢复自由状态,将舵机从船上拆下运回厂家,由 舵机厂家对舵机进行拆分,使舵机出厂时外部零位标示与舵机内部限位统一,然 后按照图纸完成舵系安装;另一种方案是,将已完成装配的舵叶、舵杆脱开,舵 销、舵销承座脱开,脱开后转动舵杆,再完成舵机、舵杆的装配。其中,第一种 方案,由施工工期的限制,且舵机已完成了定位、铰孔螺栓孔也基本铰制完成, 如果将舵机恢复自由状态,将造成螺栓孔错位,方案会延长出坞周期,且存在很 大的风险;第二种方案,由于发现舵机机械限位偏差时,舵叶、舵杆连接完毕, 舵销与舵叶安装并烧焊完毕;该方案将造成大量返工,浪费劳动力且延长出坞周 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能有效 排除在舵系安装过程中出现的舵机与舵杆之间由于舵机出厂时外部零位标示与 舵机内部限位不统一而产生的机械零位偏差,又能保证工序简便,减少工作量, 节约成本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除舵机与舵杆机械零位偏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棸:
步骤一,测出舵机与舵杆机械零位偏差角度;
步骤二,将舵机调整到机械零位并测出此时舵叶上的止跳块与舵扭底端的间 隙,用作调整效果的参考值;
步骤三,在舵叶的底部施加顶升力;此时的状态是,舵叶与舵杆已经连接, 舵杆与舵机装配时油压径向扩张,舵机由于与基座固定已没有自重的下压力,液 压螺母轴向拉升舵杆;考虑到舵杆和舵叶的重量,此时舵叶底部必顶升力须要有 一才能将舵杆与舵机装配到位。
步骤四,将舵机与舵杆的液压螺母放松,使舵杆下降;
步骤五,将舵杆、舵叶向偏差的相反方向转动与偏差角度相同的角度;
步骤六,装复舵机与舵杆;
步骤七,测量此时舵叶上的止跳块与舵扭底端的间隙,并与步骤二中所测得 的参考值作比较;如符合要求,则完成舵系安装;如不符合要求,则转至步骤三。 装复过程中,液压螺母轴向拉升力、舵杆与舵机装配时油压径向扩张力、舵叶底 部油缸顶升力同步加大,直至舵叶上的止跳块与舵扭底端的间隙恢复到或略小于 复位值;进而,释放舵杆扩张油压,然后再释放液压螺母拉升油压,最后去除顶 升油缸压力,完成舵系安装。
进一步地,步棸四中所述的顶升力由液压缸提供;优先选用50吨液压缸来 顶升舵叶和舵杆。
进一步地,步棸五中所述的使舵杆下降的高度为40mm至60mm,为保证施工 安全,不能将液压螺母从舵杆上拧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既能有效排除在舵系安装过程中出现的舵机与舵杆 之间由于舵机出厂时外部零位标示与舵机内部限位不统一而产生的机械零位偏 差,又能保证工序简便、减少工作量、避免了工期的延误,同时也节约大量人力 财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事例详尽阐述本发明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29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扣带自动化组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心收缩型分体嵌套式单边螺栓紧固件安装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