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究原油中有机氯裂解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2815.6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8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逵;张战军;陈雄毅;莫桂娣;洪晓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42 | 分类号: | G01N27/42;G01N27/26 |
代理公司: | 茂名市穗海专利事务所 44106 | 代理人: | 李好琚 |
地址: | 525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究 原油 有机 裂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究原油中有机氯裂解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原油中含有有机氯,在原油加工过程中会裂解产生腐蚀介质HCl,原油裂解的HCl是造成设备腐蚀、催化剂中毒的主要原因。氯腐蚀主要是露点腐蚀、冲刷腐蚀和奥氏体应力腐蚀,主要集中在设备与管道的焊接处,极易引起设备穿孔或破裂,造成物料泄露,引发火灾等严重事故;氯离子会使各种催化剂中毒,且氯离子本身有很高的迁移性,形成的中毒往往是全床性的。
目前,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应对氯腐蚀问题:(1)控制原油中有机氯来源;(2)优化电脱盐工艺;(3)注碱和加缓蚀剂;(4)材料升级。其中注碱和加缓蚀剂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即采用碱液和缓蚀剂联注方法,使原油中塔顶氯离子含量值低于氯腐蚀发生的临界值20μg/g以下,但由于原油中有机氯裂解的不确定性,导致塔顶的氯离子含量很难控制,即使塔顶氯离子控制在防腐范围之内,加工装置的一些部位也发生严重腐蚀,已经严重影响到炼厂的安全、稳定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研究原油中有机氯裂解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研究结果有较高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研究原油中有机氯裂解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有机氯含量≥5mg/kg的原油在反应釜中在常压下搅拌加热至360~500℃,然后等体积接收蒸馏各馏分油和用等量且浓度相同的碱性溶液分别吸收各馏分对应的裂解尾气,测定得到的各馏分油的有机氯含量和裂解尾气的氯离子含量,即得出原油裂解产生强腐蚀介质HCl的温度范围。
所述有机氯含量是指原油中以含氯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的氯含量。
所述原油的有机氯含量≥5mg/kg。
接收蒸馏各馏分油1~200ml。
吸收各馏分油对应的裂解尾气的碱性溶液为1~100ml;碱性溶液是质量分数为5%~10%的NaOH溶液。
所述得到的各馏分油用库伦燃烧法测定其中有机氯含量,热裂解尾气用电位滴定发测出其中氯离子含量,即得出原油裂解产生强腐蚀介质HCl的主要温度范围。
本发明对原油种类没有任何限制,操作简单易行,研究结果有较高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采用下面测试方法对本发明得到的产物进行测定:
微库伦滴定仪
本发明裂解得到的馏分油采用洛阳石化设计研究院设计LC-4通用微库伦仪进行测定,该仪器配有LC-4库伦仪主机、滴定池和搅拌器、流量温度控制燃烧炉,电解液采用70%冰醋酸溶液,氧气和氮气流量分别控制为300ml/min、80ml/min。炉温控制为900℃。
自动电位滴定仪
本发明裂解尾气检测仪器为日本京都电子公司(KEM)的AT-510自动电位滴定仪,检测电极选用银电极和玻璃电极。
实施例1:
所选用的原油有机氯含量52mg/kg,密度0.9427cm3。
将伊重-凝析混油在应釜中搅拌加热至460℃,压力控制为常压。加热接收各馏分油100ml,对应用质量分数为10%NaOH碱性溶液100ml吸收裂解的尾气。抽提各馏分油中的无机氯,对各馏分油有机氯及溶液无机氯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有机氯的含量主要集中在350~420℃馏分段,无机氯主要裂解流程段为89~150℃和300~390℃,其中在360~380℃馏分段无机氯的含量超过了20μg/g。
实施例2:
所选用的原油有机氯含量22mg/kg,密度0.9206g/cm3。
将马瑞尔-锡尔提加混油在应釜中搅拌加热至430℃,压力控制为常压。加热接收各馏分油60ml,对应用质量分数6%NaOH碱性溶液80ml吸收裂解的尾气。抽提各馏分油中的无机氯,对各馏分油有机氯及碱液无机氯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有机氯的含量主要集中在343~389℃馏分段,无机氯主要裂解流程段为76~128℃和368~430℃,其中在418~430℃馏分段无机氯的含量达到12.7μg/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28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