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细纱机的牵伸装置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41350.2 | 申请日: | 2015-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4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槌田大辅;林久秋;小岛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 主分类号: | D01H5/22 | 分类号: | D01H5/2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肖日松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细纱机 牵伸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细纱机的牵伸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细纱机如环锭细纱机和粗纺机包括沿细纱机的纵向方向布置的锭子,以及牵伸装置。牵伸装置在细纱机的一端(齿轮端)处驱动下罗拉。下罗拉极其长。因此,当细纱机启用并且捻线发生在各个下罗拉中时,捻线在从齿轮端传递至下罗拉的相对端(外端)时延迟。捻线尤其在下胶圈罗拉(中间下罗拉)中为大的,用于各个锭子的胶圈卷绕该下胶圈罗拉。因此,在其中捻线发生的部分中,延迟的捻线可导致纱线不均和纱线断头。除细纱机启用时发生的延迟捻线之外,纱线不匀可在细纱机停止操作时由下罗拉的反捻引起。
日本公开专利公告第2007-23435号描述了一种用于在细纱机启用时减少不匀纱线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至少在细纱机的停用过程中,牵伸装置的解捻牵伸比改变,以使牵伸装置的负载转矩小于在解捻牵伸比设定用于细纱机的正常操作时的负载转矩。在细纱机的停用过程中改变的解捻牵伸比在细纱机的再启用过程期间返回至其原始值。
在以上方法中,例如,如图6中所示,在细纱机的停用期间,中间罗拉(中间下罗拉)在恒定减速率下减速,以保持原始的解捻牵伸比。接着,中间罗拉的减速率改变成使得解捻牵伸比从减速期间解捻牵伸改变处增大。接着,中间罗拉在变化的减速比下减速,直到中间罗拉停止。在图6中,由虚线示出的区段代表中间罗拉的原始减速。前罗拉(前下罗拉)和后罗拉(后下罗拉)从罗拉开始减速时以恒定减速率减速,直到在罗拉停止成使得总牵伸比保持不变时。然而,当中间罗拉的减速率改变时,主牵伸比(即,中间罗拉和前罗拉的牵伸比)改变。
此外,日本公开专利公告第2007-23435号描述了一种用于在减速期间改变解捻牵伸变化区段中的后下罗拉的减速率以改变细纱机的停用过程期间的解捻牵伸比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前下罗拉的减速率改变成保持恒定的总牵伸比。
在以上公告中,解捻牵伸比和主牵伸比改变。然而,不考虑由变化引起的对细纱的影响。这导致了纱线不匀的发生。现在将参照图7描述在改变中间下罗拉的减速率来改变解捻牵伸比时发生的纱线不匀。图7示出了细纱机停用时和细纱机再启用时发生的变化。更具体而言,图7从上区段按顺序示出了前罗拉、中间罗拉和后罗拉的速度的变化、解捻牵伸比的变化、主牵伸比的变化、总牵伸比的变化,以及细纱Y的粗度关于细纱长度的变化。
在以上公告中,解捻牵伸比通过改变中间罗拉的减速率来改变,并且中间罗拉的减速率在停用细纱机时的预定时间期间减小。当再启用细纱机时,中间罗拉以对应于停用细纱机时的减速率的加速率加速。因此,停用细纱机时和再启用细纱机时的解捻牵伸比变为暂定解捻牵伸比(下文称为"暂定BD比"),其高于预定解捻牵伸比(下文称为"初始BD比")。此外,主牵伸比变为暂定主牵伸比(下文称为"暂定MD比"),其低于预定主解捻比(下文称为"初始MD比")。
主牵伸比从初始MD的变化直接影响从前罗拉供给的细纱Y的粗度。当主牵伸比变为低于初始MD比的暂定MD比时,细纱Y的粗度增大。当解捻牵伸比从初始BD比变到暂定BD比时,对细纱Y的粗度的影响在延迟之后出现。当解捻牵伸比变为高于初始BD比时,细纱Y的粗度减小。
因此,如图7中所示,主牵伸比的变化直接影响细纱Y,并且形成粗纱Ya。此外,解捻牵伸比的变化形成粗纱Ya之后的细纱Yb。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细纱机的牵伸装置的方法,其在改变解捻牵伸比时减少纱线不匀的发生。
在一种用于控制细纱机的牵伸装置的方法中,牵伸装置包括前下罗拉、中间下罗拉、后下罗拉以及独立地驱动下罗拉的马达。该方法包括在细纱机的停用过程中改变牵伸装置的解捻牵伸比,以使牵伸装置的负载转矩小于在解捻牵伸比设定至用于正常操作的值时,以限制下罗拉的反捻。该方法还包括在解捻牵伸比变化的时段期间经过中间下罗拉的纤维束经过前下罗拉时改变主牵伸比,以消去解捻牵伸比的变化对纤维束的影响。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从连同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该以下描述经由实例示出了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本发明连同其目的和优点可通过参照结合附图的当前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来最佳理解,在该附图中:
图1为示出没有上罗拉的牵伸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为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下罗拉的速度的变化、解捻牵伸比的变化、主牵伸比的变化、总牵伸比的变化和关于细纱长度的细纱粗度的关系的图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13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