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滤池式污水净化装置及其净水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39762.2 | 申请日: | 2015-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1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梁峙;梁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 地址: | 221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滤池 污水 净化 装置 及其 净水 方法 | ||
1.一种生物滤池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水池、沉淀池、生物反应池及清水池,其中,所述原水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第一输水装置,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管,所述沉淀池上部的上清水通过第二输水装置与所述生物反应池内上方的布水装置相连,所述布水装置包括:进水管及布水板,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水装置的输水管道连接,另一端的外壁与所述布水板旋转连接;所述布水板的内部设有与进水管相连通的内部水道,所述布水板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内部水道相连的布水孔;
所述布水装置的正下方设有生物着生球,生物着生球下方固定有过滤板;
所述生物反应池底部与清水池之间通过出水管连接;
所述沉淀池内底部上设有液位传感器;
所述生物反应池底部设有反冲洗装置;
所述第一输水装置、第二输水装置、液位传感器及反冲洗装置均与控制系统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滤池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着生球以层状结构形式平铺在生物反应池内,层间距为1~20mm,最顶层的生物着生球距离所述布水装置的距离为30~40mm;每层生物着生球数量为100~150个,粒径范围为10~50mm,孔隙率为50%~60%,可附着面积为6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滤池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生物着生球由两个相互嵌套的球体组成,包括:位于生物着生球外层的第一球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球体内部的第二球体,
所述第一球体为由水平股圈及垂面股圈交叉组合而成的镂空结构;所述水平股圈的数量大于三个,相邻水平股圈水平等距排列,相邻水平股圈间距为10mm~500mm;所述垂面股圈的数量大于三个,多个垂面股圈以生物着生球中心纵轴为圆心等角度均匀排列,相邻垂面股圈之间的夹角10°~120°;
所述第二球体由若干片脊组合而成;所述片脊数量大于三个,多个片脊以生物着生球中心纵轴为圆心,等角度均匀排列,相邻片脊之间的夹角10°~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滤池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股圈的厚度为10mm~50mm,其中位于第一球体中部的水平股圈的厚度是其他水平股圈厚度的1~3倍;
若干所述垂面股圈中包括多个厚度相同的普通垂面股圈和至少一个加强垂面股圈;所述加强垂面股圈的厚度是所述普通垂面股圈厚度的1~3倍,普通垂面股圈的厚度范围为10mm~50mm;
若干所述片脊中包括多个厚度相同的普通片脊和至少一个加强片脊,所述加强片脊的厚度是所述普通片脊的1~3倍,普通片脊的厚度范围为10mm~5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生物滤池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片所述片脊包括镂空及横秤;
镂空为二列对称排列,每一列镂空的数量大于三个,相邻上下镂空水平等距排列,相邻上下镂空间距为10mm~500mm,相邻左右镂空间距为5mm~100mm;
所述横秤为二列对称排列,每一列横秤的数量大于三个,相邻上下横秤水平等距排列,相邻上下横秤间距为10mm~500mm,相邻左右横秤间距为5mm~100mm,每片片脊包括多个厚度相同的普通横秤和位于片脊中部的加强横秤,所述加强横秤的厚度是普通横秤厚度的1~3倍,普通横秤的厚度为10mm~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滤池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板由多于四块的矩形不锈钢板组成,矩形不锈钢板以进水管的中心转轴对称均匀布局,布水板与进水管转动连接,且以进水管的中心转轴为圆心旋转,布水板与生物反应池内壁留有50~100mm的间隙;布水孔均匀分布在布水板侧壁上,其孔径范围为10~20mm,数量为2~4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滤池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池的侧壁上设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系统之间控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滤池式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为一块厚度为3~5mm的陶瓷板,其表面分布着大量均匀的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范围为1~5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97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台球桌上帮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中心岛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