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钻井机专用的冷却循环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38968.3 | 申请日: | 2015-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1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 发明(设计)人: | 江建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丽友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1/00 | 分类号: | F25D1/00;F25D23/00;F25D17/08;F25D17/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 地址: | 408099 重庆市涪陵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钻井 专用 冷却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油钻井机专用的冷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钻井机的电机工作时,由于线圈有电阻必然会发热,在电流在铁芯中会产生涡流而发热,在石油钻井机高负荷的工作下,散热尤为必要,如不及时散热,温度很快超出范围而损坏线圈绝缘,最终会导致电机烧毁。目前国内使用的采油电机散热装置冷却水利用率不高,冷却水作用于散热翅片的效果较低,造成冷却水的大量浪费,在水质匮乏地带操作难度大,且缺乏水量调节装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的水量流速调整,进一步加大了用水量。循环水装置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系统中的装置,在石油加工领域应用得尤其频繁。循环水的主要作用是将废弃的热水转换成可再利用的冷水,循环水装置的换热效率除了受到冷水塔的热交换效率影响之外,还会受到送水效率的影响。而现有的冷水塔并没有对其温度进行检测,操作人员只能凭经验来开启水泵,进行送水,如此一来,很容易出现冷水塔内尚未完成热交换便送入新的废弃热水,从而导致冷却不到位,需要进行重新冷却,这就严重影响了冷却效率,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后续的生产加工。目前,传统的石油钻井机冷却循环装置存在缺少对冷却温度的精确检测和控制装置,无法对气压进行实时监测,安全性差,冷却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石油钻井机专用的冷却循环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油钻井机专用的冷却循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解决方案:一种石油钻井机专用的冷却循环装置,包括冷水进管、散热室、热水出管、水泵、吸热利用仓、温度监控装置和气压监测装置,所述散热室的内部通过连接架设置有气压监测装置,所述散热室的前侧通过螺栓设置有冷水进管,所述散热室的后侧通过螺栓设置有热水出管,所述热水出管的下侧通过连接端口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和冷水进管之间通过螺钉设置有吸热利用仓,所述冷水进管和散热室以及热水出管和散热室之间分别设置有温度监控装置。
优选的,所述温度监控装置包括进口温控器和出口温测器,所述进口温控器设置在冷水进管和散热室之间,所述出口温测器设置在散热室和热水出管之间。
优选的,所述气压监测装置包括排气风扇、散热通道和气压计,所述气压计设置在散热室的内部顶端,所述排气风扇设置在散热室的内部中端两侧,所述散热通道设置在排气风扇的后侧。
优选的,所述出口温测器具体采用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屏组合,设置安全温差报警器。
优选的,所述散热通道具体采用两个柱形管道,与吸热利用仓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压计具体采用数字显示式气压传感器,设置降压调控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石油钻井机专用的冷却循环装置,通过温度监控装置的设置,具备了对冷却温度的精确检测和控制,提高了准确性;通过气压监测装置的设计,实现了对气压的实时监测,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吸热利用仓设计方便了热量循环利用,提高了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温度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气压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水进管,2、散热室,3、热水出管,4、水泵,5、吸热利用仓,6、温度监控装置,61、进口温控器,62、出口温测器,7、气压监测装置,71、排气风扇,72、散热通道,73、气压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丽友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丽友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89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