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CM译码符号不等分配的视频传输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36788.1 | 申请日: | 2015-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4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 发明(设计)人: | 董燕;鲁放;利进强;王康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N19/12 | 分类号: | H04N19/12;H04N19/122;H04N19/126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廖盈春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cm 译码 符号 不等 分配 视频 传输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RCM译码符号不等分配的视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RCM的成功解码概率模型以及视频失真与I帧、P帧和B帧的误码率的关系,确定分配给视频I帧、P帧和B帧的译码符号数;
其中,视频失真与I帧、P帧和B帧误码率的关系为:
表示误码率Pi倒数的对数,即:
O为失真曲面个数,γi为相同画面组中的不同视频序列在同一失真曲面的缩放比例,表示I帧误码率为Pi时视频失真与P帧和B帧误码率的关系;
(2)对H.264视频的I帧、P帧和B帧的比特流进行数据提取和比特划分,其中,分别将I帧比特流、P帧比特流以及B帧比特流中的有效比特部分统一划分为以m比特为单位的数据包;
(3)根据步骤(1)得到的分配给视频I帧、P帧和B帧的译码符号数,对H.264视频的I帧、P帧和B帧的比特流进行RCM编码,使I帧、P帧和B帧的比特流获得合理的UEP效果,从而提高接收端的用户视觉体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CM译码符号不等分配的视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1-1)从RCM的成功解码概率模型中挑选出满足带宽要求的译码符号数组合,并记录与译码符号数组合对应的成功解码概率组合;
其中,总传输带宽的不等式为:
∑iPacketNum×Symi≤TotalPacketNum×M
其中,i∈{I,P,B},Symi表示对I帧、P帧和B帧编码所对应的译码符号数,即译码符号数组合(SymI,SymP,SymB),IPacketNum表示I帧比特流的长度被划分成的RCM帧的个数,PPacketNum表示P帧比特流的长度被划分成的RCM帧的个数,BPacketNum表示B帧比特流的长度被划分成的RCM帧的个数,TotalPacketNum表示被划分成的RCM帧的总数,M表示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带宽大小;
任一满足带宽要求的译码符号数组合记为(SymI,SymP,SymB),与(SymI,SymP,SymB)对应的成功解码概率组合记为(ProI,ProP,ProB),SymI、SymP和SymB分别为分配给I帧、P帧和B帧的译码符号数,ProI、ProP和ProB分别为I帧、P帧和B帧的成功解码概率;
(1-2)根据视频失真模型,求解出(ProI,ProP,ProB)所对应的峰值信噪比PSNR,选取其中最大的峰值信噪比对应的译码符号数组合,作为分配给视频I帧、P帧和B帧的译码符号数。
3.一种基于RCM译码符号不等分配的视频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根据RCM的成功解码概率模型以及视频失真与I帧、P帧和B帧的误码率的关系,确定分配给视频I帧、P帧和B帧的译码符号数;
其中,视频失真与I帧、P帧和B帧误码率的关系为:
表示误码率Pi倒数的对数,即:
O为失真曲面个数,γi为相同画面组中的不同视频序列在同一失真曲面的缩放比例,表示I帧误码率为Pi时视频失真与P帧和B帧误码率的关系;
第二模块,用于H.264视频的I帧、P帧和B帧的比特流进行数据提取和比特划分,其中,分别将I帧比特流、P帧比特流以及B帧比特流中的有效比特部分统一划分为以m比特为单位的数据包;
第三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模块得到的分配给视频I帧、P帧和B帧的译码符号数,对H.264视频的I帧、P帧和B帧的比特流进行RCM编码和传输,使I帧、P帧和B帧的比特流获得合理的UEP效果,从而提高接收端的用户视觉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678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