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长照射距离的灯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35726.9 | 申请日: | 2015-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1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鲁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信德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K9/20 | 分类号: | F21K9/20;F21V7/00;F21Y103/00;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晋小华 |
| 地址: | 400021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增长 照射 距离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长照射距离的灯具。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简称LED,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LED被称为第四代光源,LED照明技术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外延技术的提高使得LED芯片的成本大大降低,LED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异品质,例如发光效率高、明亮等。LED灯具作为新型高效固体光源,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照明光源。LED照明光源已经广泛应用于景观照明、路灯照明、大屏幕显示、背光源等领域。
目前,大功率的LED灯具大多是宽幅,以单一反光杯的形式进行配光,LED灯泡设置在反光杯的底端。LED灯泡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通过反光杯的开口照射出去,另一部分通过反光杯反射后再通过反光杯的开口照射出去。现有的LED灯具具有出射角较大,导致LED灯具的照射距离较短,对于一些远距离需要集中照射的情况,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长照射距离的灯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增长照射距离的灯具,包括壳体和LED灯管,所述LED灯管位于壳体内且与壳体一端连接,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反光杯,所述反光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反光杯、第二段反光杯、第三段反光杯和第四段反光杯;所述第一段反光杯和第二段反光杯之间的角度为100-165°;所述第二段反光杯与第三段反光杯之间的角度95-148°;所述第三段反光杯与第四段反光杯之间的角度为105-15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首先将灯具通过壳体安装固定。在壳体上一端连接有LED灯管,LED灯管为光源,可以发光。在壳体上设有反光杯,反光杯包括第一段反光杯、第二段反光杯、第三段反光杯和第四段反光杯,且各个相邻反光杯之间均呈相应的角度。LED灯管发出的光有一部分为与壳体中心线平行的光,可以直接从壳体另一端发出。其他较为分散的光则照射到反光杯上,然后经过反光杯反射。光经过第一段反光杯或第二段反光杯或第三段反光杯或第四段反光杯的反射,或经过多次反射,然后从壳体另一端射出。这样光经过多次反射,就能使光的射出方向与壳体的中心线平行,这样光就沿一个方向射出,相比四周方向射出,增长了照射距离。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段反光杯、第二段反光杯、第三段反光杯和第四段反光杯沿轴向均设有若干反光片,相邻反光片之间的角度为135-170°,这样可以使光经过更多次的反射,更容易使光的射出方向与壳体中心线平行。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外壁上设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可以起到散热作用。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罩有防尘罩,防尘罩可以起到防尘作用,避免反光杯沾上灰尘影响光的反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增长照射距离的灯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0、LED灯管20、第一段反光杯31、第二段反光杯32、第三段反光杯33、第四段反光杯34、防尘罩4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增长照射距离的灯具,包括壳体10和LED灯管20,LED灯管20位于壳体10内且与壳体10一端连接,壳体10内壁上设有反光杯,反光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反光杯31、第二段反光杯32、第三段反光杯33和第四段反光杯34;第一段反光杯31和第二段反光杯32之间的角度为160°;第二段反光杯32与第三段反光杯33之间的角度148°;第三段反光杯33与第四段反光杯34之间的角度为157°。第一段反光杯31、第二段反光杯32、第三段反光杯33和第四段反光杯34均包括若干反光片,相邻反光片之间的角度为170°,这样可以使光经过更多次的反射,更容易使光的射出方向与壳体10中心线平行。壳体10外壁上设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可以起到散热作用。壳体10上罩有防尘罩40,防尘罩40可以起到防尘作用,避免反光杯沾上灰尘影响光的反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信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信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57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