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式变速器的电机驱动选换挡执行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34132.6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1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裴利兵;曹正策;张子起;汤治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通宇新源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32 | 分类号: | F16H6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变速器 电机 驱动 换挡 执行机构 | ||
一种机械式变速器选换挡执行机构,包括选挡机构、换挡机构、选换挡执行机构,选挡机构的选挡电机(1)带动选挡滚珠丝杆(5)旋转,该旋转运动转化为选挡滚珠丝杆螺母(7)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选挡滑块(20)上的选换挡拨叉(21)一起做直线运动,完成选挡动作;换挡机构的换挡电机(24)带动换挡丝杆(28)旋转,换挡丝杆(28)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其上设置的换挡螺母(11)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换挡滑块(10)以选换挡方轴(17)为轴心转动,从而带动换挡方轴(17)转动完成换挡动作。该选换挡执行机构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选挡机构和换挡机构定位准确,与传统的机械式变速器适应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换挡执行机构,属于变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式变速器的电机驱动选换挡执行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变速器,目前主要趋势是自动变速器AMT,通过将传统机械式变速器的换挡执行机构通过电控方式来控制可以将其变成自动变速器。机械式变速器的换挡执行机构一般有电-液、电-气和全电三种驱动模式。
目前的换挡执行机构存在所能控制挡位偏少,不能满足多挡位的需求,要求的控制控制精度过高,使得机械结构和控制模式较为复杂,继承性不好,改进较为困难。开发适用于多挡箱、要求控制精度较低、机械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继承性的机械式变速器的换挡执行机构是非常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由此提供了一种机械式变速器的电机驱动选换挡执行机构,使其具有适用于多挡箱、具有良好继承性的特点。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械式变速器选换挡执行机构,包括选挡机构、换挡机构、选换挡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挡机构包括选挡电机1、选挡滚珠丝杆5,所述选挡电机1驱动选挡滚珠丝杆5旋转,所述选挡滚珠丝杆5上设置有选挡滚珠丝杆螺母7,所述选挡滚珠丝杆5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选挡滚珠丝杆螺母7的直线运动从而驱动与所述选挡滚珠丝杆螺母7连接的固定块8、以及所述固定块8上配置的选挡滑块20一起做直线运动;所述换挡机构包括换挡电机24、换挡丝杆28,所述换挡电机24驱动所述换挡丝杆28旋转,所述换挡丝杆28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其上配置的换挡螺母11的直线运动,所述换挡螺母11的直线运动通过其两侧的圆柱形耳朵带动换挡滑块10以选换挡方轴17为轴心转动,同时驱动所述选换挡方轴17转动;所述选换挡执行机构包括选换挡方轴17、选换挡拨叉21,所述选换挡拨叉21一端与所述选挡滑块20连接,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选换挡方轴17上能够跟随所述选挡滑块20一起沿所述换挡方轴17做直线运动,所述选换挡方轴17的转动进一步驱动所述选换挡拨叉21转动。
特别地,所述选挡滚珠丝杆5由设置在其两端的选挡深沟球轴承4,9安装在外壳23上,所述选挡滑块20和所述固定块8用内六角螺栓和所述选挡滚珠丝杆螺母7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选挡电机1通过选挡轴连器2连接所述选挡滚珠丝杆5,所述选挡电机1的电机轴和所述选挡滚珠丝杆5轴的端部都是一字型,所述选挡联轴器2的两端都加工出方形槽,所述一字型的端部分别插入到两端的所述方形槽中。
特别地,所述换挡丝杆28由设置在其两端的换挡深沟球轴承27,30安装在外壳23上,所述换挡螺母11的两个圆柱形耳朵和所述换挡滑块10的开槽装配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换挡电机24通过换挡联轴器25连接所述的换挡丝杆28,所述换挡电机24的电机轴和所述换挡丝杆28轴的端部都是一字型,所述换挡联轴器25的两端都加工出方形槽,所述一字型的端部分别插入到两端的所述方形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选挡滑块20上的销孔中固定有选挡传感器拨销19,选挡角位移传感器31固定在所述外壳23上,选挡角位移传感器拨叉6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选挡角位移传感器31,所述选挡角位移传感器拨叉6上设有开口槽,所述选挡传感器拨销19伸入所述开口槽中,由此所述选挡传感器拨销19的直线运动将带动所述选挡角位移传感器拨叉6沿所述转轴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通宇新源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理工通宇新源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4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