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的生态系统整治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33626.2 | 申请日: | 2015-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1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 发明(设计)人: | 柯依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依坤 |
| 主分类号: | E03B3/34 | 分类号: | E03B3/34;E02B8/08 |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 地址: | 3507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系统 整治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水的生态系统整治结构。包括使地面水容易渗入地下水层结构、溪流(河道)整治的蓄水堤坝与水梯结构,是一种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同时保护桥梁、堤岸,确保桥梁、堤岸安全,解决防洪、蓄水、供水、养殖、游憩、砂石供应与防止地层下陷等等问题的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维护的施工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气候变迁,环境破坏,工业发展,造成雨季暴雨成灾,溪流(河道)水流暴涨,河水冲刷溃堤,干季时河道干涸见底,破坏生物生态,再加上工业发展需水量大,不敷供应,导致寻求水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为解决水的供给问题,就是筑水库或拦沙坝,储存雨水,减少雨水排入大海,其结果造成上下游生态改变,是一种生物灭绝,破坏生态的方法,且会遭环保团体及当地民众反对,造成政府与民间对立,经济发展遭受阻碍,问题解决困难,为解决水问题,便去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层严重下陷,水灾频传,结果又导致要解决地层严重下陷问题,又提出透水的铺面工法,养生池设置,但土地资源有限,设置困难,征收民地,易遭人民反对,且地面水渗入地下水层速度慢,且有一定之限度,效果不易彰显,地层仍继续严重下陷,造成建筑物安全受到威胁,沿海地区,让地表低于海平面,只好加高河岸及海岸提防,又造成地面水无法排入河川或海中,又产生水灾,如此恶性循环,生生不息,永无止境,本发明也是由此而蕴育设计产生。本发明下述的伏流层,指溪床上有一层很厚的伏流层的砂石层,伏流层的砂石层中有很丰富的水流,就是俗称的伏流水,该伏流水是最为干净的水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的生态系统整治结构,让地面水渗入深层地下水层,深层地下水位上升,地层可能就不致继续下陷,渗入浅层的地下水层时,浅层的地下水位上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一种水的生态系统整治结构,包括在低洼有地面水处或有溪流的河床上筑有的蓄水堤坝,蓄水堤坝内储存地面水,其特征在于:在蓄水堤坝内开挖有复数个渗透井,所述渗透井向下深入到地下水层,使蓄水堤坝内的地面水与地下水层联接,地面水由渗透井内的渗透材料过滤后渗透进入地下水层;在渗透井中放入渗透管,渗透管与渗透井的井壁间填满渗透材料,所述渗透管设有透水孔。
所述蓄水堤坝包括第一层蓄水堤坝、第二层蓄水堤坝和第三层蓄水堤坝,所述第一层蓄水堤坝、第二层蓄水堤坝、第三层蓄水堤坝由高到低以阶梯式间隔排列构建而成,第一层蓄水堤坝有第一层生物回游孔,第二层蓄水堤坝有第二层生物回游孔,第三层蓄水堤坝有第三层生物回游孔;第一层生物回游孔大于第二层生物回游孔;第三层生物回游孔不能大于第二层生物回游孔。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的生态系统整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低洼有地面水处或有溪流的河床上筑有蓄水堤坝,蓄水堤坝内储存地面水;2)所述蓄水堤坝包括第一层蓄水堤坝、第二层蓄水堤坝和第三层蓄水堤坝,所述第一层蓄水堤坝、第二层蓄水堤坝、第三层蓄水堤坝是由高到低以阶梯式间隔排列方式构建而成,第一层蓄水堤坝有第一层生物回游孔,第二层蓄水堤坝有第二层生物回游孔,第三层蓄水堤坝有第三层生物回游孔;第一层生物回游孔大于第二层生物回游孔;第三层生物回游孔不能大于第二层生物回游孔;3)在蓄水堤坝内开挖有复数个渗透井,所述渗透井向下深入到地下水层,使蓄水堤坝内的地面水与地下水层联接,地面水经渗透井内的渗透材料过滤后渗透进入地下水层,将位于蓄水堤坝内的地面水储存于地下水层中;在渗透井中放入渗透管,渗透管与渗透井的井壁间填满渗透材料,所述渗透管设有透水孔;通过人工加压方式将地面水从渗透管经渗透材料渗入地下水层;4)上述的第一层生物回游孔的高度低于第二层蓄水堤坝的第二层最低溢流口的高度,第二层生物回游孔的高度低于第三层蓄水堤坝的最低溢流口的高度,第三层生物回游孔的高度低于蓄水堤坝下游的水平面的高度,使得水中生物能轻易地由下游水面经第三层生物回游孔穿过第三层蓄水堤坝,而进入第二层蓄水堤坝与第三层蓄水堤坝间的蓄水空间,然后再由第二层生物回游孔穿过第二层蓄水堤坝,进入第二层蓄水堤坝与第一层蓄水堤坝间的蓄水空间,再由第一层生物回游孔穿过第一层蓄水堤坝,而进入上游,水中生物能依此方式自下游逆流游回上游。
所述第一层蓄水堤坝、第二层蓄水堤坝和第三层蓄水堤坝的中间设置有溢流口,且每层蓄水堤坝是按中间低,然后其两边再以阶梯式或斜坡式往堤岸边逐渐增高方式修建的。蓄水堤坝因有自动溢流调节功能,因此蓄水堤坝也无崩塌的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依坤,未经柯依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36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便器
- 下一篇:深掏管式纠倾法及掏深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