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配件生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32227.4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4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顺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5/00 | 分类号: | B22D45/00;G01M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王玉芝;陈英俊 |
地址: | 401521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配件 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配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摩托车配件生产系 统。
背景技术
配件,指装配机械的零件或部件;或损坏后重新安装上的零件或部件。配 件可以分为两类:标准配件和可选配件。
夹具是加工时用来迅速紧固工件,使机床、刀具、工件保持正确相对位置 的工艺装置。工装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 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 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
现有的摩托车配件,往往对其内部的密封性有严格的要求,在进行密封性 检测时,一般采取水检的方式进行检测,具体方式如下,将摩托车配件浸没在 水中,通过摩托车配件上的通孔往摩托车配件内部充气,通过观察气泡的情况 来检查其密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配件生产系统,能够流程化的对摩托车 配件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自行进行金属材料的熔炼,从而能够更好 的对摩托车配件的材料质量进行把控,并且能够采用水冷的方式对生产出来的 摩托车配件进行冷却,冷却后能够及时的对摩托车配件的密封性进行检测,并 且在检测时,解决现有的水检密封性操作时,由于待检测摩托车配件无固定措 施,水检时容易晃动,从而导致漏气和进水,从而造成测量精度偏差,甚至产 生误判的不足之处,利用具有固定措施的密封检测装置进行摩托车配件的密封 性水检操作,达到精确检测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摩托车配件生产系统,设置有熔炼系 统、成型系统、传输系统、冷却系统及密封检测装置,所述熔炼系统连接成型 系统,所述成型系统连接传输系统,所述传输系统连接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 统连接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水池、气缸、承重台、第一压块和第二压 块,所述承重台设置在水池底部,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承重台上,所述气缸的 顶杆与第一压块连接;所述第二压块设置在第一压块的正对位置,且第二压块 固定在承重台和水池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将从冷却系统内送出 的待检测摩托车配件夹紧/松开。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便于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相对作用来对待 检测的摩托车配件进行夹紧和松开,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所述第一压块与承 重台之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能够自动化的对熔炼炉内进行熔燃料的加 载和待熔金属物的加装,特别设置有下述结构:所述熔料系统内设置有燃料加 载装置、熔炼炉、推料系统,所述燃料加载装置设置在熔炼炉的燃料入口处, 所述推料系统设置在熔炼炉的物料加载口处,所述熔炼炉的出料口与成型系统 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能够将熔炼后的金属液体倒模成所要加工 的摩托车配件,并在倒模成功后能够快速稳定安全的将模具分开,从而释放出 成型后的摩托车配件,以便将成型后的摩托车配件进行后续工艺处理,特别设 置有下述结构:所述成型系统内设置有注模加工系统和脱模机构,所述熔炼炉 的出料口与注模加工系统的进料口相连接,所述脱模机构与注模加工系统相连 接,所述注模加工系统的出口连接传输系统。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能够将成型后的摩托车配件采用水冷的方 式进行冷却,并且在冷却工艺操作时,在摩托车配件往冷却水装置内输送的过 程中,采用自动化的传输工艺进行传输,从而降低人力成本的投入,特别设置 成下述结构:所述冷却系统内设置有放置机构、导轨结构、电机系统和冷却水 装置,所述电极系统与放置机构相连接,所述放置机构通过导轨结构与冷却水 装置相连接,所述冷却水装置与密封检测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能够对成型后的摩托车配件的表面指令进 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到后续工艺环节中, 造成工艺浪费,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在所述注模加工系统上还连接有表面质 量监测系统。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避免水冷后的冷却水对周边环境造成污 染,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在所述冷却水装置的出水口上还设置有排水装置, 所述排水装置的出水口与废水净化系统相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顺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顺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2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