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作物黄萎病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29949.4 | 申请日: | 2015-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2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泽;李晓林;祝水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3/00;C12R1/385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自军 |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治 作物 黄萎病 铜绿 假单胞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作物黄萎病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应用,该菌株被命名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KK9a,保藏号为:CGMCC 1163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所述铜绿假单胞菌的菌剂。本发明菌株对大丽轮枝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都有抑制效果,具有高效拮抗作用。本发明菌株能用于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作物黄萎病的防治,对棉花黄萎病有显著防治效果,盆栽试验防效达到86%以上,作为生物农药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作物黄萎病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属于子囊菌门真菌,主要以微菌核在土壤、病残组织、带菌的种子和未经腐熟的土杂肥上越冬,可为害38科660种植物,其中大田作物包括棉花、向日葵、茄子、辣椒、番茄、烟草、马铃薯等,引起的病害称为黄萎病。越冬后的微菌核萌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侵入根毛、根表皮细胞或根部伤口,经过皮层进入导管,破坏植物的维管束系统,并在侵染过程中产生毒素,导致作物萎蔫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病原菌产生的黑色微菌核具有抗逆性,且具有积累效应,可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而引起的作物黄萎病是生产中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防治黄萎病主要以培育抗病品种和使用化学杀菌剂为主,但针对大丽轮枝菌的作物抗病性几乎没有获得完全抗病的品种。主要原因是大丽轮枝菌易变异,新培育的抗病品种很快丧失了抗病性。生产上主要依赖化学杀菌剂,而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对人类健康潜在的危害、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以及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加速发展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日益关注,减量使用化学农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随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关注,这也促使了生物防治的发展。几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利用拮抗微生物研发生防制剂,具有广阔的前景。一方面,微生物种群丰富,而且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大幅度提高目标活性物质的产量,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另一方面,微生物制剂本身来源于自然界,易于降解,对环境友好、安全,已有大量的生防产品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
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在医学上研究越来越多,但在病害生物防治方面研究较少,目前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水稻纹枯病、烟草青枯病以及茄丝核菌引起的黄瓜和番茄的苗期粹倒病具有良好防效。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假单胞菌类,其拮抗机制主要是分泌胞外活性物质,主要是抗生素、产生几丁质酶、溶菌酶以及竞争和定殖等。然而,不同的种类,甚至同种的不同来源株系间的拮抗效果差异很大。
由于菌株的多样性,不同铜绿假单胞菌株仍具有不同的抗菌谱、抗菌活性和抗菌特点,筛选不同作用对象的高效菌株仍是现在乃至今后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国科研工作关注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作物黄萎病的铜绿假单胞菌,该菌株对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达86%以上。
一种铜绿假单胞菌,分类命名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KK9a,保藏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的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保藏日期为2015年11月11日,保藏号为:CGMCC No.11637。
该菌株主要形态及生物学特征为: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菌体杆状,无鞭毛,大小约为(0.7~0.9μm)×(1.8~3μm),菌落边缘不整齐,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晕圈。该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与GenBank号为LN890658.1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一致性为9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所述铜绿假单胞菌的菌剂,该菌剂的浓度优选为1×107~1×108CFU/mL,最优选为1×107CFU/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99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