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泄漏电流的阻性电流的分离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29463.0 | 申请日: | 2015-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3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谭焕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焕玲 |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 地址: | 528211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漏 电流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泄漏电流测量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泄漏电流的阻性电流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泄漏电流(又称泄漏全电流)包含了容性泄漏电流(以下简称容性电流)和阻性泄漏电流(以下简称阻性电流)两个部分。其中阻性电流是真正反映泄漏电流运行状态的技术参数。
由于阻性电流的检测常规上必须采样全电流和电压,通过计算电压和全电流的夹角,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关系推算出阻性电流。
阻性电流通常情况下只占全电流的10%~15%,经过两次乘法计算得出的阻性电流值误差较大。因此造成此常规检测方法存在两个致命缺陷:1、阻性电流检测精度较差、无法真实反映泄漏电流的工作状态;2、检测成本较高,由于需要使用采样电压的高压PT,无法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泄漏电流的阻性电流的分离装置,从泄漏电流中分离阻性电流,以精确获取阻性电流,提高泄露电流检测精度,降低检测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泄漏电流的阻性电流的分离装置,用于从泄漏电流中分离阻性电流,该分离装置包含:泄漏电流输入端子、容性电流输入端子、运算放大器和阻性电流输出端子;
所述泄漏电流输入端子与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泄漏电流通过该泄漏电流输入端子传输至运算放大器;
所述容性电流输入端子与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容性电流通过该容性电流输入端子传输至运算放大器;
所述运算放大器分别接收正相泄漏电流进行放大,以及接收反相容性电流进行放大,其输出的电流值为泄漏电流减去容性电流的阻性电流;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阻性电流输出端子连接,该运算放大器将其输出的阻性电流通过阻性电流输出端子输出分离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电路结构,即可分离获得泄漏电流中的阻性电流,实现精确获取阻性电流,提高泄露电流检测精度,降低检测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泄漏电流的阻性电流的分离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泄漏电流的阻性电流的分离装置,用于从泄漏电流中分离得到阻性电流。该分离装置包含:泄漏电流输入端子1、容性电流输入端子2、运算放大器3和阻性电流输出端子4。
其中,所述泄漏电流输入端子1与运算放大器3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泄漏电流Ix通过该泄漏电流输入端子1传输至运算放大器3。
所述容性电流输入端子2与运算放大器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容性电流Ic通过该容性电流输入端子2传输至运算放大器3。
所述运算放大器3的型号为TL062,该运算放大器3分别接收正相泄漏电流Ix进行放大,以及接收反相容性电流-Ic进行放大,其输出的电流值Ix-Ic,即为阻性电流Ir。
所述运算放大器3的输出端与阻性电流输出端子4连接,该运算放大器3将其输出的阻性电流Ir通过阻性电流输出端子4输出分离装置。
本实施例中,Ix=1mA的泄漏电流由泄漏电流输入端子1输入至型号为TL062的运算放大器3的正相输入端;Ic=0.7mA的容性电流由容性电流输入端子2输入至型号为TL062的运算放大器3的反相输入端;该运算放大器3输出的电流值即为阻性电流,也就是Ir=Ix-Ic=0.3mA;该阻性电流Ir=0.3mA通过阻性电流输出端子4输出分离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泄漏电流的阻性电流的分离装置,与现有泄漏电流测量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电路结构,即可分离获得泄漏电流中的阻性电流,实现精确获取阻性电流,提高泄露电流检测精度,降低检测成本的目的。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焕玲,未经谭焕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94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