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净化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28793.8 | 申请日: | 2015-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3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 发明(设计)人: | 谷家菊;赵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家菊 |
| 主分类号: | B01D46/12 | 分类号: | B01D46/12;B01D46/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徐庆莲 |
| 地址: | 4415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它主要由78%的氮气、21%氧气、0.94%的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0.03%的二氧化碳,0.03%的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改变。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直到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又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空气里还有氦、氩、氙等稀有气体。在自然状态下空气是无味无臭的。空气中的氧气对于所有需氧生物来说是必须的。所有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此外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近乎所有植物的唯一的碳的来源。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空气中的粉尘越来越多,这样如果不净化容易对人类的呼吸道造成伤害,因此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空气净化器,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对空气中较小粉尘颗粒无法过滤,导致过滤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净化器外壳,所述净化器外壳上端圆周方向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孔,下端一侧设置有排气孔,所述净化器外壳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进气扇叶相连接,所述净化器外壳内部且位于进气扇叶下侧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净化器外壳内部一侧上设有第一组吸尘板,另一侧上设有第二组吸尘板,所述第一组吸尘板、第二组吸尘板分别与负离子发生器相连接,所述净化器外壳下侧设有第二过滤网。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呈V型状,且尖角朝向进气方向。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网的过滤精度低于第二过滤网的过滤精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组吸尘板、第二组吸尘板之间呈交错布置。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一组吸尘板与第二组吸尘板,这样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进气扇叶高速旋转,将外界的空气经过进气孔排入净化器内部,此时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后,过滤后空气分别经过第一组吸尘板、第二组吸尘板进行吸附,此时能够对空气中不同颗粒大小的粉尘实现吸附,同时第二过滤网可以进一步的过滤,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净化器外壳1,所述净化器外壳1上端圆周方向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孔101,下端一侧设置有排气孔102,所述净化器外壳1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与进气扇叶3相连接,所述净化器外壳1内部且位于进气扇叶3下侧设有第一过滤网4,所述净化器外壳1内部一侧上设有第一组吸尘板5,另一侧上设有第二组吸尘板6,其中所述第一组吸尘板5、第二组吸尘板6之间呈交错布置,这样第一组吸尘板5、第二组吸尘板6可以对空气的粉尘颗粒有效的吸附。
所述第一组吸尘板5、第二组吸尘板6分别与负离子发生器7相连接,所述净化器外壳1下侧设有第二过滤网8,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网4、第二过滤网8呈V型状,且尖角朝向进气方向,且所述第一过滤网4的过滤精度低于第二过滤网8的过滤精度,这样可以多级实现对空气进行净化,有效的提高净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家菊,未经谷家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8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