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带酸洗槽的换热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28568.4 | 申请日: | 2015-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6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冬;杨军;王道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楚江特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G3/02 | 分类号: | C23G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洗 方法 | ||
1.一种钢带酸洗槽的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酸洗槽中的酸洗液排出;
打开酸洗池(501)上的排酸管,将酸洗槽中的酸洗液排出到存酸池中,等待加热;
其中所述酸洗槽包括压辊Ⅰ(3)、压辊Ⅱ(6)、酸洗池(501)、酸槽盖(4)、挤干辊(8)、吹干风刀(9)和循环加热装置,所述压辊Ⅰ(3)和压辊Ⅱ(6)分别设置在酸洗槽的入口和出口位置,压辊Ⅰ(3)和压辊Ⅱ(6)将钢带压入酸洗池(501)内的酸洗液中,其中酸洗槽的出口位置还依次设置有挤干辊(8)和吹干风刀(9);
酸洗槽内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的酸洗池(501),相邻酸洗池(501)的下部相连通,在酸洗池侧壁(503)外侧设置有密封结构,包括与酸洗池侧壁(503)相固连的密封侧壁(504),所述密封侧壁(504)与酸洗池侧壁(503)之间形成的凹槽为水封槽(502);每个酸洗池(501 )上方均盖有酸槽盖(4);
所述循环加热装置设置在酸洗槽的一侧,包括排酸管、存酸池、加热器本体和进酸管,所述排酸管的一端与酸洗池(501)相连通,排酸管的另一端与存酸池相连通,所述加热器本体上设置有抽酸管道与存酸池相连通,抽酸管道上设置有动力泵,所述进酸管的一端与酸洗池(501)相连通,进酸管的另一端与加热器本体固连,加热器本体内部设置有毛细管;
步骤二:向加热器本体内部的毛细管中充入蒸汽;
步骤三:将排出的酸洗液送入加热器本体中加热;
步骤二结束后,通过动力泵将存酸池中的酸洗液抽入到加热器本体中,酸洗液从充满蒸汽的毛细管外侧流过,酸洗液的温度逐渐升高;
步骤四:将加热后的酸洗液回流到钢带酸洗槽中;
步骤三结束后,被加热的酸洗液通过酸洗池(501)上的进酸管回流到酸洗槽中,酸洗槽的换热过程结束;
所述酸槽盖(4)包括内壁(401)、外壁(402)、上盖(403)和导流板(404),内壁(401)位于上盖(403)下方,并固连在上盖(403)的四周位置,内壁(401)和上盖(403)组成一个中空的腔体,内壁(401)即放置在上述水封槽(502)内;外壁(402)设置在内壁(401)的外侧,并与密封侧壁(504)的上端面相接触;上盖(403)的内侧面沿四周还固连有导流板(404),所述导流板(404)位于内壁(401)的内侧,且导流板(404)向上盖(403)中心部位倾斜,使得导流板(404)与酸洗池侧壁(503 )的内侧相接触,且导流板(404)与酸洗池侧壁(503)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锐角;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15~30°;所述上盖(403)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防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酸洗槽的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槽盖(4) 还包括加强板(405),其中上盖(403)为弧形结构,所述加强板(405)设置在上盖(403)内侧面的中心位置,且加强板(405)的两端分别与导流板(404)相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酸洗槽的换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洗槽上方还设置有酸雾净化器(2),所述酸雾净化器(2)内依次设置有冷却区、一次中和区、二次中和区和除沫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楚江特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楚江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85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