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变压器冷却器自动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26811.9 | 申请日: | 2015-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8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谭焕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焕玲 |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 地址: | 528211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变压器 冷却器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变压器冷却器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变压器的基本结构部件是由铁心、绕组和绝缘所组成。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电力变压器的安全运行,还装设有油箱、冷却装置和保护装置。变压器的冷却装置是将变压器在运行中由损耗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保证变压器可以安全正常的运行。
变压器的冷却方式有下列几种:(1)自然风冷却;(2)强迫油循环风冷却;(3)强迫油循环水冷却;(4)强迫油循环导向冷却。
近年,又出现采用单片机或PLC方式的冷却控制系统、变频技术的变压器冷却控制系统。传统的变压器冷却控制装置存在的主要弊端是:(1)冷却器控制回路存在着一定的设计缺陷;(2)温度的硬触点控制引起冷却器频繁起停;(3)冷却器组设定的运行、辅助、备用、停止四种固定状态不能在线调整;(4)继电式开关因腐蚀老化故障率较高;(5)无法与调度自动化通讯,或者虽然可以传送信息,但是由于传输误差很大而使得传输的信息变得没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变压器冷却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变压器冷却器依据不同油温的分组投切,延长了冷却器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力变压器冷却器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电力变压器冷却器自动控制系统由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温度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综合投切模块、循环投切模块、故障检测处理模块、输入输出控制模块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由信号连接的AT89C51单片机、TLC1543A/D转换器、键盘控制芯片、输出模块、通讯模块以及自动复位电路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AT89C51单片机是Atmel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单片机主要用于控制目的,要求构成的监测控制系统有实时、快速的外部响应,能迅速采集到大量数据,做出逻辑判断与推理后实现对被控制对象的参数调整与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TLC1543A/D转换器是美国TI公司生产的众多串行A/D转换器。
进一步地,所述键盘控制芯片为16位LED数码管显示器键盘接口专用控制芯片BC7281。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复位电路为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看门狗”(WATCHDOG)集成电路DS1232。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包括铂电极、信号连接的传感器、变送器。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投切模块首先根据变压器负荷电流大小和顶层油温确定应该运行的冷却器组数,然后由循环投切模块根据冷却器组累积运行时间决定具体启动哪几组冷却器。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投切模块根据对各个冷却器组累积运行时间的统计和排序,结合运行状态标志位和故障标志位,使冷却器组轮流工作,均衡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系统能够对变压器油温进行监测与控制,实现了变压器冷却器依据不同油温的分组投切,延长了冷却器的使用寿命,有较好的经济意义;实现了冷却系统的各种状况,如油温、风扇投切和故障等信息的上传,便于值班员、调度员随时掌握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变压器冷却器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变压器冷却器自动控制系统,参见图1,所述电力变压器冷却器自动控制系统由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温度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综合投切模块、循环投切模块、故障检测处理模块、输入输出控制模块组成。
具体地,参见图2,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由信号连接的AT89C51单片机、TLC1543A/D转换器、键盘控制芯片、输出模块、通讯模块以及自动复位电路组成,其中单片机是控制器的核心,A/D转换器是把输入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焕玲,未经谭焕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68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