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荪加工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2643.6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5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润华生态林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1/00 | 分类号: | A23L31/00;A01D91/04;A23B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黄智明 |
地址: | 242227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荪 加工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荪菌的采摘以及加工和存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竹荪菌加工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当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即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
竹荪为竹林腐生真菌,以分解死亡的竹根、竹竿和竹叶等为营养源。野生时多生长于楠竹、平竹、苦竹、慈竹等竹林里,其土质有黑色壤土、紫色土、黄泥土等。竹荪营腐生生活,其菌丝能穿透许多微生物的拮抗线,能利用许多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纤维素、木质素。因此,人工栽培时,可用竹木屑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及少量无机盐等,即可满足其营养需求。故而竹荪可以采用组培或者种植的方法进行养殖,从而满足人们对竹荪的营养需求。
然而,现有的竹荪在种植时,直接种植于田间或者山林、竹林,其成活率很难保证,每年能够采摘到的竹荪菌也很有限,采摘之后,加工处理以及保藏的不好,也会损伤一部分竹荪菌,故而竹荪菌在市场上的价格比较高,很难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竹荪菌加工工艺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荪菌从采摘、清洗、烘干至封装、贮藏的完整的工艺方法,从而保证竹荪菌在栽种后的高收成,避免其由于采摘时机选择不当或者采摘、清洗等的方法处理不当,而造成的损伤,保证其具有较高的收益。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竹荪菌加工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竹荪菌采收,当竹荪子实体破雷散开菌裙后,将竹荪子实体与菌托一起摘离菌床;
S2:清洗竹荪菌,将带菌托的子实体小量集中搁放在潮湿的地方,让菌盖表面的孢子液溶化后,将整株子实体进行清洗,摘弃菌托,保留菌盖;
S3:竹荪菌烘干,将采收后的竹荪整齐地排在竹编上放进烘箱内隔火烘干;并且在烘箱顶部开留排气孔,烘烤温度先低后高,其烘干步骤如下:
S301,先以35-45°C烘1-2小时;
S302,再逐渐升温至55-70°C烘1-2小时;
S303,随后再将温度降至35-45°C烘干;
S4:竹荪菌包装,将S3步骤烘干后的竹荪菌置于空气中冷却后,观察放置竹荪菌的竹编,竹编上若无水蒸气,将其迅速用塑料袋封装;
S5:竹荪菌存储,将塑料袋封装好之后的袋装竹荪菌置于18-23°C的环境中阴干存贮。本发明的竹荪菌加工方法,包括了竹荪菌的采收时机、采收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清洗环境以及方法、烘干环境以及装置要求、封装环境条件和存贮要求,详细地包络了竹荪菌从采收至存贮的全工艺过程,可以有效地避免竹荪在上述过程中的浪费,降低其成本;并且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品质,保障了竹荪菌在入口时,具有较为爽口的口感。
步骤S4中,竹荪菌置于空气中冷却后,若竹编上有水蒸气,在10分钟至内,将其重新置于烘箱内,采用40-45°C烘烤5-25分钟,后取出冷却,观察竹编上的水蒸汽,直至冷却后的竹荪菌的竹编上无水蒸气为止。保证了竹荪菌能够完全烘干再进行存储,避免其在存储过程中的发霉或者变质,进一步保证其了入口品质。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1中,竹荪菌采收的时间不得超过竹荪子实体破雷散开菌裙后8个小时。保证竹荪菌不会散开过渡,造成口味变质。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1中,竹荪菌采收的时间在竹荪子实体破雷散开菌裙后3个小时内。可以保证竹荪菌具有较好的口感,较为爽口。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3中,竹荪菌烘干烘干温度为:
S301,先以40-45°C烘1.5-2小时;
S302,再逐渐升温至60-70°C烘1.5-2小时;
S303,随后再将温度降至40-45°C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润华生态林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润华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2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