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桑黄菌的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其作为桑黄菊花菌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920117.6 申请日: 2015-12-11
公开(公告)号: CN105441333A 公开(公告)日: 2016-03-30
发明(设计)人: 朱吉权;张顺凯 申请(专利权)人: 朱吉权;张顺凯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A23F3/34
代理公司: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栾波
地址: 443000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桑黄菌 培养基 培养 方法 及其 作为 菊花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用真菌的培养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桑黄菌的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其作为桑黄菊花茶应用。

背景技术

“桑黄”是硬质的多孔菌,为我国珍贵、古老的药用菌。传统叫法中的“桑黄”是包括鲍氏针层孔菌(Phellinusbaumii)、火木针层孔菌(P.igniarius)、裂蹄针层孔菌(P.linteus)等真菌的统称。本专利利用的菌株是生于百年桑树上的裂蹄针层孔菌(P.linteus)。桑黄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抗癌最好药用菌之一,在2000多年前就有用作中药材的记载,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桑黄归肝、肾二经,可用于治疗痢疾、盗汗、血淋、脐腹涩痛、脱肛泻血、带下、闭经等;现代医学证明,桑黄在调节机体免疫、延缓衰老和抗肿瘤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功效。由于对桑黄药品、保健品开发的深入,资源稀少的野生桑黄已不能满足需求,因而桑黄的人工培养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然而现有的桑黄人工培养技术耗时较长,成本高,产量低,售价高,使得普通民众对桑黄可望而不可及。此外,桑黄虽然有很多功效,但其性味甘、苦,口感略差,因而日常的保健食用一直难以普及。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黄菌的培养基,该培养基成本低,培养的桑黄口感好。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黄菌的培养方法,所述的培养方法以杭白菊等为药性基质培养桑黄菌丝体,可解决现有的桑黄人工培养技术耗时较长,成本高,产量低,售价高的缺点;此外生产出的桑黄菌丝体不仅保有桑黄的有效成分,且有杭白菊的清香口感,解决了桑黄本身口感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所述的桑黄菌的培养方法制得的桑黄菌丝体经过烘干后作为桑黄菊花菌茶的应用,该桑黄菊花菌茶泡饮方便,价格亲民,有显著的保健功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桑黄菌的培养基,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料:

杭白菊75~85份、麸皮10~20份、玉米粉2~10份、蔗糖0.5~1.5份;其中,所述培养基还包括占培养基重量百分比为100%~110%的水。

所述培养基主料为杭白菊,又添加了麸皮、玉米粉和蔗糖来丰富氮、碳源及应用成分。杭白菊又称甘菊,是我国传统的培养药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药材“浙八味”之一;性微寒,味甘苦,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作用,能治高血压、偏头痛、急性结膜炎等症;经现代药理证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压、降脂、健脾和胃、润喉、生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等症。如用杭白菊泡茶作饮料,微甘而香,更是佳品,为杭州地区的特产。它与安徽的滁菊、毫菊,河南的邓菊,都是国内驰名的茶用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桑黄菌的培养基,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

杭白菊76~80份、麸皮14~16份、玉米粉5~7份、蔗糖0.8~1.2份;其中,所述培养基还包括占培养基重量百分比为103~107%的水。

优选的,所述的桑黄菌的培养基,所述麸皮直径为0.3~0.5cm,玉米粉为0.5mm左右粉状物,菊花为单朵状。。

一种桑黄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将桑黄菌种接种于所述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桑黄菌丝体。

桑黄是一种稀有的珍贵药用菌,对身体有很强的补益作用,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显著的抗癌、抗疲劳、抗氧化作用;临床验证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抑制尿酸的作用,但其性味甘、苦,口感略差;杭白菊虽是一味中药,也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茶料,茶汤清香口感好,经常饮用可养肝明目,清热解毒,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但其对身体的补益作用欠缺。本申请将桑黄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中,生产出的桑黄菊花菌丝体既具备桑黄本身的补益效果,又融合了杭白菊的清香口感及药效。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桑黄菊花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将桑黄菌种接种于所述培养基之前,还需要对所述培养基进行拌料、装袋、灭菌。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灭菌的具体步骤为:将所述拌匀后的培养基装入聚丙烯塑料菌袋中,送进高压灭菌器中进行高压灭菌,压力为0.14~0.16MPa,时间为110~130min。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菌袋为圆柱形,底部直径为8~12cm,高为12~30cm。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桑黄菌的培养方法,将桑黄菌种接种于所述培养基时,所接种的桑黄液体菌种量为每个菌袋接种20~35mL。

所述桑黄液体菌种为常规方法制备,接种时以喷雾形式接种于袋内,以保证菌种均匀分布料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吉权;张顺凯,未经朱吉权;张顺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0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