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的软性阴影去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17211.6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4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陆琼;张根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传媒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解明铠 |
地址: | 31002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软性 阴影 去除 方法 | ||
1.一种基于数据的软性阴影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采用多个阴影图片构成训练集,对训练集中每一个 阴影图片提取列特征向量,利用所述的列特征向量训练得到回归因 子;
步骤(2)、将待处理的阴影图片分割成行列排布的若干网格, 对每一个网格计算出其描述性的特征向量;
步骤(3)、使用所述的回归因子将每一个网格的特征向量映射 到该网格的阴影遮罩分布,所有网格的阴影遮罩分布构成了阴影网 格;
步骤(4)、对所述阴影网格采用马尔可夫随机域正则化以生成 红色通道、绿色通道、蓝色通道的最大后验阴影图片,即获得无阴 影图像;
步骤(5)、在所述无阴影图像的每一个位置使用TRW-S消息传 体算法来正则化整个无阴影图像以选择出最佳的面片,该最佳的面 片作为待处理的阴影图片的软性阴影去除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的软性阴影去除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1)中,对训练集中每一个阴影图片提取列特征向量 时,首先对训练集的每幅阴影图片子样本化,以提取多个训练对, 然后对整个训练集进行偏压采样,针对偏压采样得到的阴影图片提 取列特征向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的软性阴影去除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1)中,所述列特征向量包括:
用户选择区域中距边缘的正则化距离,其值位于[0.0, 1.0]内;
阴影图片基于初始猜想的预测遮罩;
阴影图片的垂直和水平梯度;
阴影图片的像素亮度值,其值在[0.0,1.0]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的软性阴影去除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1)中,训练所述的列特征向量时,采用改进的随机森 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据的软性阴影去除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1)中,采用改进的随机森林进行训练时,包括:
步骤(1-1)、定义一个衡量标签向量的熵值;
步骤(1-2)、通过将分支熵值最小化生成一个二叉树;
步骤(1-3)、按照特征维度测试二叉树随机数量的分支;
步骤(1-4)、从其中选择一个信息获取量最大的分支;
步骤(1-5)、随后创建两个分支节点并将分支数据压入;
步骤(1-6)、重复步骤(1-3)至步骤(1-5)直到达到预 定的树的深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的软性阴影去除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1-2)中,所述分支熵值为:
Hn=log(det(ΣSn))πr2;
其中Sn为所有样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的软性阴影去除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1-4)中,所述信息获取量为:
Gn=Hn-Σc∈{l,r}(|Sc|/|Sn)Hc;
其中Sc为当前节点的样本分布;
Hc为当前节点的熵值;
l,r为当前节点的最小、最大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的软性阴影去除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5)中,TRW-S消息传体算法采用的能量方程为:
L为正则化图像中的点集;
N为在4-联通近邻中的相邻点集;
mi为网格面片;
mj为与mi相邻的网格面片;
ψ为两个网格面片之间的二元距离代价;
ω为从网格面片到对应猜测区域的一元距离代价;
λ为二元代价的加权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传媒学院,未经浙江传媒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721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