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全空间核磁共振预极化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17125.5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9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君;杜文元;林婷婷;赵静;万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14 | 分类号: | G01V3/14;G01V3/3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立文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空间 核磁共振 极化 探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地下全空间核磁共振预极化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电脑(1)经 输出可调的大功率电源(2)和大功率发射桥路(4)与预极化线圈(12)的一端连接, 电脑(1)经主控制单元(6)、发射桥路驱动(3)、大功率发射桥路(4)和高压切换开关 (5)与预极化线圈(12)的另一端连接,主控制单元(6)分别与发射桥路驱动(3)、高 压切换开关(5)连接、Q-switch电路(8)和A/D采集单元(10)连接,电脑(1)经A/D 采集单元(10)、放大器电路(9)、Q-switch电路(8)和配谐电容(7)与接收线圈(11) 连接,预极化线圈(12)与能释电路(13)连接构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全空间核磁共振预极化探测装置的探测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测区内选择一探测点,以该探测点的假想直立面为线圈的铺设平面,铺 设接收线圈(11)与预极化线圈(12);
b、电脑(1)通过串口线控制输出可调的大功率电源(2),通过改变其输出电压 的大小,来改变在预极化线圈(12)上的激发电流的大小,即产生不同强度的预极 化磁场,通过不同强度磁场的极化,实现距离预极化线圈不同远近水体的探测;
c、主控制单元(6)产生7s预极化场极化时间,通过发射桥路驱动(3)对大功 率发射桥路(4)进行驱动,发射桥路(4)被驱动后,主控制单元(6)控制高压切换开 关(5),使其处于闭合状态,利用大功率电源(2)产生的输出电压向预极化线圈(12) 施加电流,实现对前方水体的极化;
d、在极化时,主控制单元(6)控制Q-switch电路(8)和A/D采集单元(10), 使其处于断开状态,当激发结束后,经过7s,主控制单元(6)控制发射桥路驱动 (3)使发射桥路(4)不被驱动,结束对预极化线圈(12)施加电压;
e、当结束对预极化线圈(12)的供电后,预极化线圈(12)上的能量不会自己 迅速消失,通过能释电路(13)来迅速消耗预极化线圈(12)上的能量,这段能释时 间在15ms内,然后主控制单元(6)控制Q-switch电路(8)对接收线圈(11)受到 预极化线圈(12)能量影响产生的振铃现象进行抑制;
f、放大器电路(9)对经过Q-switch电路(8)已经抑制振铃现象的信号进行放 大后送至A/D采集单元(10),在开始A/D采集之前的Q-switch电路的工作时 间为5ms,主控制单元(6)控制A/D采集单元(10)的采集开始与结束时间,在控 制A/D采集单元(10)采集时不关闭Q-switch,A/D采集的时间为3s,A/D采 集单元(10)利用模数转换器将放大器电路H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并将转换后得到的数据送至电脑(1),进行数据的显示,之后将Q-switch电路和 A/D采集单元都停止,进入一段持续4s的等待时间这是一个工作周期;
g、重复步骤c—f,进行连续叠加探测,显示连续叠加探测得到的磁共振信 号,将获得的准确数据保存;
h、将步骤g显示与保存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特征参数提取,获得弛豫时间、 初始振幅、频率参数,将测得的数据进行反演处理,计算出指定方向上、设定距 离、设定区域内的含水量、渗透率水文地质参数,为可能发生的突水、涌泥地质 灾害提供预报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71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