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十字承重梁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15490.2 | 申请日: | 2015-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4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显辉;陈明;曹锐;何建国;胡正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邦卡哥特科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王淑丽 |
| 地址: | 215427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十字 承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型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吊装重型起重机的十字承重梁。
背景技术
在重型起重机的加工和组装过程中通常需要将起重机吊起,例如在典型的折臂式起重机底部安装电机、测试并调节起重机塔身平衡等。传统的吊装工艺一般使用行车连接多个手拉葫芦通过吊带将起重机吊离地面进行作业。但一方面,由于受限于手拉葫芦的极限载荷,不适用于起重机这样的过重的机械;另一方面,折臂式起重机塔身吊点间的距离一般小于5m,无法满足行车吊钩之间操作安全距离不得小于8m的要求,因此不能同时使用两辆行车同时操作,进一步限制了吊装的重量。另外,手拉葫芦操作繁琐,导致起重机塔身平衡的测试和调节工序也相应地十分繁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重型起重机吊装工序的十字承重梁。
本发明的一种十字承重梁,包括纵梁、横梁、吊耳以及筋板,其中,
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在各自的中点处垂直相交,并且所述纵梁的长度大于所述横梁的长度;
所述吊耳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纵梁的两端对称的位置且在同一方向上垂直于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所在的平面延伸的一对第一吊耳、位于所述横梁两端对称的位置且以相反于所述第一吊耳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吊耳、以及位于所述纵梁上的一点且以与所述第二吊耳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吊耳;
所述一对第二吊耳和所述第三吊耳之间的连线构成三角形状;
在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相交所构成的直角处设置筋板。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分别包括由钢板焊接而成的外壳和焊接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多个加强板。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包括垂直于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所在平面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相互垂直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具有凹槽,用于在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相交时允许所述第二加强板插入并穿过所述第一加强板,其中所述凹槽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一对第一吊耳之间的距离为8.4m。
进一步地,所述一对第二吊耳之间的距离为4.4m。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吊耳可承载120吨的载荷。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无需使用大吨位手拉葫芦,节约操作成本;
2.纵梁程度大于行车之间操作安全距离时可以同时使用两辆行车进行吊装作业,提高安全系数;
3.十字承重梁具有测量平衡的能力,简化起重机塔身平衡调节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4.十字承重梁本身由外壳和内部的加强板构成,在保证了机械性能的同时减小了自身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十字承重梁的示意图;
图2为示例性十字承重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纵梁,2横梁,31第一吊耳,32第二吊耳,33第三吊耳,4筋板,5纵梁外壳,6横梁外壳,71第一加强板,711第一加强板,712第一加强板,713第一加强板,72第二加强板,721第二加强板,722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十字承重梁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十字承重梁总体包含垂直相交的纵梁1和横梁2,其中纵梁1的长度大于横梁1的长度。二者的交点分别位于纵梁1和横梁2的中点,即纵梁1以横梁2为对称轴对称,同时横梁2以纵梁1为对称轴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邦卡哥特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润邦卡哥特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54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装式行走台车连接结构
- 下一篇:底部快速自动充气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