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11381.3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9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覃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云尖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饮料的加工方法,确切地说是一种红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生产和消费国,目前每年约产销42万吨。现有红茶制作工艺包括分拣——发酵——揉捻——成型——干燥——商品,其主要特征是在高温和高氧含量的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机械加工,导致了一系列的有损红茶的型、色、味和有效成分的化学、生物化学反应和机械破坏。例如中国专利1283393C《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公开了一种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改进的红茶制作方法,新鲜茶草在开放的常压(1个大气压)和氧含量(21%)的条件下首先在130度杀青1分钟,自然冷却后在80度杀青1分钟,揉捻5分钟。干燥时首先在80度炒50分钟,继之在120度烘干(时间未给出,估计约2到4个小时)最后在80度烤30分钟。制作过程中,茶叶在80度以上髙温的时间约3个半小时到5个半小时,其中在120度以上高温的时间约2个半小时到4个半小时。日本专利JP3098536号公开了一种微波干燥机对己加工的茶叶进行干燥,其特点是在开放的常压(1个大气压)和常氧含量(21%)的条件下用微波加快按传统工艺加工过的茶叶的干燥速度。日本专利JP59203446号公开了用冷冻干燥机干燥红茶的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将按传统工艺经过杀青和揉捻过的茶叶冷藏于零下10到30度,在冰冻状态下罝于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现有红茶成品由于骨架结构、细胞壁和细胞间结构在炒制和揉捻的过程中受到过度损伤,在热水冲泡时显得程度不同地疲软无力和没有生气,并不可避免地含有多少不等的碎叶和茶灰,影响茶叶的型态。茶叶的提神醒脑、镇静安抻及抗氣化和抗肿瘤的作用主要来自儿茶素、叶绿素和Υ-酪氨酸。长时间的高温加速了茶叶中的儿茶素、叶绿素、Υ-酪氨酸和其他有效成份的丢失,降低茶叶的治疗和保健功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1263388C《红茶制作新方法》利用低氧或者无氧条件下完成灭酶、出香、干燥三个单元过程。所述的低氧就是氧气分压小于或等于140mmHg柱,用氮气或CO2作稀释剂;所述的无氧包括抽真空(负压)和用氮气或二氧化碳或其他惰性气体来置换、取代空气。本专利技术有效的保护了红茶的型和香,但制作低氧或者无氧环境条件较为困难,茶叶制作过程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红茶制作方法。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鲜叶分拣、洗涤以及灭酶、发酵、出香和干燥等步骤完成,其中,鲜叶为一叶或两叶高山茶,经洗涤后在真空条件下灭霉,然后将灭霉后的茶叶放置于发酵炉中恒温30-45摄氏度环境下发酵,发酵后的茶叶放置于恒温恒湿条件下出香,最后干燥装袋后即可储存冲茶饮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真空条件为真空度低于0.3的环境。
本发明工艺加工的红茶在型、色、味和有效成份上都优于当前的红茶。首先是形态上的提高,在冲泡时基本恢复到新鲜叶子的本来形态,栩栩如生。制作中不产生碎片,没有茶灰,芽叶完整,茶汤清澈。常温下可保鲜一年不变色,不变味,不陈化。
本发明通过燃烧或氧化反应的方法去除空气中氧气,并利用去氧空气置换、取代茶叶处理设备中的空气,方法较为简单,避免了利用抽真空(负压)和用氮气或二氧化碳或其他惰性气体来置换、取代空气等方法带来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鲜叶分拣、洗涤以及灭酶、发酵、出香和干燥等步骤完成,其中,鲜叶为一叶或两叶高山茶,经洗涤后在真空条件下灭霉,然后将灭霉后的茶叶放置于发酵炉中恒温30摄氏度环境下发酵,发酵后的茶叶放置于恒温恒湿条件下出香,最后干燥装袋后即可储存冲茶饮用;所述真空条件为真空度低于0.3的环境。
实施例2: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鲜叶分拣、洗涤以及灭酶、发酵、出香和干燥等步骤完成,其中,鲜叶为一叶或两叶高山茶,经洗涤后在真空条件下灭霉,然后将灭霉后的茶叶放置于发酵炉中恒温40摄氏度环境下发酵,发酵后的茶叶放置于恒温恒湿条件下出香,最后干燥装袋后即可储存冲茶饮用;所述真空条件为真空度低于0.3的环境。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云尖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云尖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13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烘干机自动化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香芽茶加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