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双重防水结构的LED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10748.X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1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区联合广东新光源产业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F21K9/20 | 分类号: | F21K9/20;F21V31/00;F21V5/04;F21V19/00;F21V17/16;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5 | 代理人: | 朱庆华 |
地址: | 528226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环 透镜 支撑杆 双重防水结构 电源装置 发光装置 封闭装置 框体 电路板 防水效果好 双重防水 透明材质 半球状 顶靠杆 封闭环 固定框 弯曲镜 支撑环 反光 通孔 支架 密封 电源 | ||
一种具有双重防水结构的LED灯具,包括透镜(1)、框体(2)、发光装置(3)、封闭装置(4)及电源装置(5),透镜(1)呈空心的半球状,透镜(1)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框体(2)上设有第一通孔(21)、反光斗(22)、第一密封环(23)、第二密封环(24)、第一支撑环(25)、弯曲镜(26)、第三密封环(27),发光装置(3)包括LED灯珠(31)、电路板(32)、第一支撑杆(33)、第二支撑杆(34)、第一密封块(35)、第三支撑杆(36),封闭装置(4)包括封闭环(41)及顶靠杆(42),电源装置(5)包括固定框(51)、第四密封环(52)、第一支架(53)、电源(54),本发明防水效果好,具有双重防水效果,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重防水结构的LED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点光源LED灯具一般都是采用主壳体与尾座连接,依靠螺纹之间的密封进行防水,这种防水结构很难做到完全密封,特别是对于水逐渐渗透的情况下,螺纹很难防止这种渗透,防水性能不良,影响到产品的安全使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有双重防水结构的LED灯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重防水结构的LED灯具,所述具有双重防水结构的LED灯具包括透镜、位于所述透镜下方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发光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左右两侧的封闭装置及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电源装置,所述透镜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透镜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下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内部的反光斗、位于所述反光斗上方的第一密封环、位于所述反光斗下方的第二密封环、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环上方的第一支撑环、设置于所述反光斗上的弯曲镜、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环上方的第三密封环,所述发光装置包括LED灯珠、位于所述LED灯珠下方的电路板、位于所述电路板下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下方的第一密封块、位于所述电路板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一侧的第一固定块,所述封闭装置包括封闭环及设置于所述封闭环内部的顶靠杆,所述电源装置包括固定框、位于所述固定框上方的第四密封环、位于所述固定框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固定框内部的电源、位于所述电源左右两侧的卡扣块、位于所述卡扣块上方的弯曲杆、位于所述电源上方的密封罩及位于所述密封罩上方的密封杆。
所述框体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框体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透镜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框体的内部相通,所述反光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反光斗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环呈环状,所述第一密封环的上表面与所述透镜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环的下表面与反光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环呈环状,所述第二密封环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内表面与所述反光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环的下表面与所述反光斗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支撑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支撑环呈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环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密封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环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密封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弯曲镜呈弯曲状,所述弯曲镜的侧面与所述反光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密封环呈环状,所述第三密封环的上表面与所述反光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密封环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区联合广东新光源产业创新中心,未经佛山市南海区联合广东新光源产业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07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