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跟踪型柔性砂轮倒棱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08575.8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4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梁学楷;王德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浩中机械(蚌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B24B49/16;B24B41/02;B24B47/2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张建宏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跟踪 柔性 砂轮 倒棱机 | ||
自动跟踪型柔性砂轮倒棱机,它具有机架、驱动电机及砂轮,一摆臂的中部与机架铰接,驱动电机安装在摆臂上,砂轮安装在摆臂一端,在摆臂另一端的上方设有高度控制机构,高度控制机构下部的活动端联接有施压装置,施压装置的施压端与摆臂另一端的上侧抵靠。本砂轮倒棱机对棒材进行倒棱加工时,将施压装置与压力控制系统相接,由驱动电机带动砂轮旋转,当定位装置根据棒材直径的大小将棒材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后,由高度控制机构及施压装置抵推摆臂的一端,使摆臂另一端的砂轮贴紧棒材的边角旋转,砂轮在施压装置的作用下对棒材端部保持一个恒定的磨削压力,进而可使得砂轮随棒材端部轮廓形状的变化而紧贴砂轮,实现柔性、均匀倒棱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精整行业中冷棒材端部倒棱、去毛刺的装置,具体说是一种自动调整型柔性砂轮倒棱机。
背景技术
现有对冷棒材进行倒棱的砂轮倒棱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对辊砂轮倒棱机、另一种为螺旋辊砂轮倒棱机。上述的这两种倒棱机的倒棱效果均依赖于来料棒材的状况,来料棒材的弯曲度和来料的端面切斜度对倒棱后的端部倒棱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来料状况好,倒棱效果好;来料状况差,则倒棱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跟踪型柔性砂轮倒棱机,该砂轮倒棱机不受来料棒材的弯曲度和切斜度的影响,可对不同状况棒材的端部实现均匀倒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自动跟踪型柔性砂轮倒棱机,它具有机架、驱动电机及砂轮,驱动电机的转轴与砂轮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一摆臂的中部与机架铰接,驱动电机安装在摆臂上,砂轮安装在摆臂一端,在摆臂另一端的上方设有高度控制机构,高度控制机构下部的活动端联接有施压装置,施压装置的施压端与摆臂另一端的上侧抵靠。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砂轮倒棱机与定位装置配合对棒材进行倒棱加工时,将施压装置与压力控制系统相接,由驱动电机带动砂轮旋转,当定位装置根据棒材直径的大小将棒材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后,由高度控制机构及施压装置抵推摆臂的一端,使摆臂另一端的砂轮贴紧棒材的边角旋转,由压力控制系统控制施压装置有一个恒定的输出压力,砂轮在施压装置的作用下对棒材端部保持一个恒定的磨削压力,进而可使得砂轮随棒材端部轮廓形状的变化而紧贴砂轮,实现柔性、均匀倒棱的目的。
本发明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它能适应各种状况的棒材,确保倒棱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跟踪型柔性砂轮倒棱机具有机架7、驱动电机1及砂轮6,一摆臂4的中部与机架7铰接,驱动电机1安装在摆臂4上,砂轮5安装在摆臂4的一端。驱动电机1的转轴与砂轮6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具有主动皮带轮2、从动皮带轮6及传动皮带3,主动皮带轮2装于驱动电机1的转轴上,从动皮带轮6装于砂轮5的轮轴上,传动皮带3装于主动皮带轮2及从动皮带轮6上。
在摆臂另一端的上方设有高度控制机构,高度控制机构具有第一进给电机19、第一丝杠18具及第一螺母17,第一进给电机19固定在一支架14的上端,第一进给电机19的转轴与第一丝杠18联接,第一螺母17与第一丝杠18配合。高度控制机构下部的活动端既为第一螺母17,该活动端联接有施压装置的方式为:第一螺母17与一个承压平台16连接,承压平台16与支架14滑动配合,施压装置15与承压平台16的底端联接。施压装置15为一液压缸,液压缸活塞杆的前端与摆臂4另一端的上侧抵靠。承压平台16与支架14滑动配合的方式为:承压平台16的后端具有滑块16a,支架14上开有滑槽14a,滑块16a与滑槽14a滑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浩中机械(蚌埠)有限公司,未经浩中机械(蚌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85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