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脸图片的保护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07871.6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0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曹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2016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片 移动终端 人脸图片 人脸 加密操作 用户输入密码 拍照模式 损坏维修 相片浏览 用户指定 智能终端 解密 外泄 遮挡 加密 隐私 浏览 覆盖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脸图片的保护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人脸图片的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移动终端进入拍照模式时,对用户指定的第一相片上的人脸进行识别;对识别的人脸执行加密操作以遮挡人脸,并生成加密操作后的第二相片;令第二相片覆盖所述第一相片;在移动终端进入相片浏览模式时,判断用户需浏览的相片是否需要解密,若需要输入,则令用户输入密码,并判断该密码是否正确,若是,则显示第一相片;若否,则显示第二相片;若不需要输入,则仅显示第二相片。本发明所述的人脸图片的保护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在智能终端丢失或损坏维修时,对相片进行加密防止用户相片外泄,并且可以仅仅对人脸进行加密操作,从而达到保护隐私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媒体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保护方法及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脸图片的保护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当代通信科技越来越发达,而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尤其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中的移动终端,特别是基于第三移动通信技术(3G)和长期演进系统(LTE)的智能终端中硬件配置越来越强大,功能应用越来越繁多使其成为现如今人们生活工作的必需品。
并且,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寻求一种更自然更简单的人机交互方式已然成为通信科研和产业领域的重点课题。纵观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历史,已经逐渐从鼠标、键盘、遥控器等简单方式发展为视觉、语音、姿态等非接触式的操作方式,而且视觉操作技术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即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的摄像头获取画面,基于图像智能分析技术判断操作者的动作和目的,进而控制电子设备。但是人们系统智能终端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让工作变得更简单,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尤其智能终端上的照相机,人们系统它的拍照能够更加方便和快捷。
尤其是目前智能终端上的摄像头分辨率越来越高,其照相效果已被人们普遍认可。人们在外出旅行、日常生活中大都用智能手机来拍摄照片。但是,当手机丢失或者损坏维修时,如何保护用户的照片不被外泄,已被大家普遍关注。由此产生了相片加密与解密技术。
但是现有对相片的加密与解密技术都是对照片进行全部的加密,然后通过专业的软件,输入密码,方可打开查看图片。而这些技术的缺点是,一旦对相片加密后,整个相片都无法查看。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人脸图片的保护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若智能终端丢失或损坏维修,若不对相片进行加密就会使用户相片外泄,而一旦对相片加密后使得相片整个无法查看的缺陷,实以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脸图片的保护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若智能终端丢失或损坏维修,若不对相片进行加密就会使用户相片外泄,而一旦对相片加密后使得相片整个无法查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人脸图片的保护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人脸图片的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拍照模式时,对用户指定的第一相片上的人脸进行识别;对识别的人脸执行加密操作以遮挡所述人脸,并生成加密操作后的第二相片;令所述第二相片覆盖所述第一相片;在所述移动终端进入相片浏览模式时,判断用户需浏览的相片是否需要解密,若需要输入,则令用户输入密码,并判断该密码是否正确,若是,则显示所述第一相片;若否,则显示第二相片;若不需要输入,则仅显示所述第二相片。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拍照模式时,所述人脸图片的保护方法还包括对用户指定的第一相片上的特征值进行提取,并将提取的特征值与预存的特征值进行比对以对用户指定的第一相片上的人脸进行识别。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人脸图片的保护方法还包括在识别用户指定的第一相片上的人脸后获取人脸在所属第一相片上的人脸属性特征;其中,人脸属性特征包括人脸在所述第一相片上人脸图片的位置坐标,人脸的大小、及人脸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78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