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步整流电路、无线充电系统以及同步整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07800.6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1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丰军;陈远明;冯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217 | 分类号: | H02M7/217;H02J50/12;H02J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整流 电路 无线 充电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线充电,具体是指一种同步整流电路、无线充电系统以及同步整流方法。
背景技术
相比二极管整流,同步整流技术可以降低整流电路自身损耗,提高整机效率。目前,对效率要求高的电路应用中常常采用同步整流技术。为了避免交替导通的MOS开关管出现同时导通,同步整流控制时序较为复杂,这样牺牲电路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来换取效率。
现有同步整流技术中,主要是建立在准确采样原边开关管的PWM波时序的基础上,送到副边MOS管驱动器之前,需要采样原边开关管的PWM波时序,然后经过数字信号处理。这些回路会引入较大的时间延迟,对于控制电路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同时会降低整个工作系统的效率。
此外,无主开关管控制的同步整流电路为了获取更高的系统效率,在整流前的交流(AC)电流为零时,将整流开关MOS管进行切换。即尽量将同步整流管工作在AC电流断续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简称DCM)。为了实现DCM的控制,需要高性能的AC电流过零检测电路,这就对其中比较器的偏移量控制提出较高的要求,提高了同步整流电路的成本和复杂度。
同步整流为准确采样原边控制信号PWM波形,要求过零检测电路响应时间要快。此外,被采样的交流信号有干扰时,过零检测会出现毛刺等错误波形。折中考虑过零检测电路的动态响应、抗干扰能力和复杂度,是同步整流控制电路设计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及的至少一个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调整过零检测电路输出的采样信号脉宽、并滤除该信号中出现的毛刺、最终将处理后的控制信号送入同步整流驱动电路、提高同步整流电路的整流效率和可靠性的同步整流电路、无线充电系统以及同步整流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同步整流电路、无线充电系统以及同步整流方法具有如下构成:
该同步整流电路,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同步整流电路包括:
过零比较器,用以将从线圈上获取的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取过零比较器第一交流输出信号和过零比较器第一交流输出信号;
FPGA模块,用以根据所述的从线圈上获取的信号获取死区保护时间;
MOS管驱动模块,用以根据所述的FPGA模块获取的死区保护时间形成MOS管整流模块的驱动信号;
MOS管整流模块,用以根据所述的驱动信号实现同步整流,并将同步整流后的信号输出至负载。
进一步地,所述的过零比较器包括两路过零比较器单元,该两路过零比较器单元分别与所述的线圈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接,从而输出过零比较器第一交流输出信号和过零比较器第二交流输出信号,其中每一路过零比较器单元均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以及比较器,所述的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的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均与从线圈的相应端上获取的信号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的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接电源Vdd,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的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接一电压Vref,该电压Vref的大小为该比较器正向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的直流分量,所述的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FPGA模块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78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收银箱中抽屉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矩阵变换器、发电系统及电力变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