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风量高压头离心风扇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7405.8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2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嘉炜;买靖东;邵春鸣;刘焱;徐诗辉;田小燕;夏焕文;何军民;匡晋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D29/28 | 分类号: | F04D29/28;F04D29/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量 压头 离心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心式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风量高压头离心风扇,其能够在紧凑空间内结构下产生大风量高压头。
背景技术
随着以水冷柴油机为代表的发动机的功率密度不断提升,对与之配套的冷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冷却风扇只有具备更高的气动性能和更为紧凑的结构,才能够在限定的空间内以有效的功耗为代价,产生满足冷却系统散热需求的强制对流空气。
目前,在高功率密度推进装置中,L型风道是较为典型的气动布局,冷却空气从进口到出发生90°的折转,这使得散热器、冷却风扇和冷却风道能够形成一体化的集成设计,大大压缩了冷却系统所占用的空间。对于这种气动布局而言,离心风扇无疑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但常规的离心风扇却难以满足系统对风扇空间适应性、气动性能和可靠性的综合需求,一则空间的限制对了风扇的轴向尺寸必须受到严格的约束,二则为满足更高的散热需求,风扇必须具备大风量高压头的气动性能,三则狭窄空间内的复杂流动特性要求风扇必须具备较好的抗畸变能力。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大风量高压头离心风扇。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风量高压头离心风扇,其包括:轮盖1、轮盘2和叶片3;
所述轮盖1、轮盘2和叶片3组成闭式风扇叶轮,风扇最大外径D2/风扇轴向长度L在2.7~3.2之间;轮毂直径D0/风扇进口直径D1<0.15;风扇进口直径D1/风扇最大外径D2>0.8;额定工作转速>4000r/min。
其中,由轮盖1、轮盘2组成曲率平滑的子午流道,曲线曲率<0.03mm-1,风扇进口与风扇出口成90°。
其中,叶片3设置为三维曲面,叶片3的厚度分布沿气流方向按气动载荷而变,叶片3在风扇进口处的前缘为弓形结构,弓形结构的最大变形量Δ/风扇最大外径D2<0.025,叶片3在风扇出口处采用后弯型结构,后弯角βb2≤45°。
其中,所述轮盖1在进口边采用了篦齿型气封结构。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为了应对高功率密度动力装置对冷却风扇的特殊需求,提供了一种扁平型大风量高压头的离心式风扇,其能够解决紧凑空间下强化散热的空气流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紧凑结构下大风量高压头的离心风扇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离心风扇叶轮二维图。
图中:1.轮盖、2.叶片、3.轮盘、B2为风扇出口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风量高压头离心风扇,其包括:轮盖1、轮盘2和叶片3;
所述轮盖1、轮盘2和叶片3组成闭式风扇叶轮,轴向长度短,风扇最大外径D2/风扇轴向长度L在2.7~3.2之间;轮毂比小,轮毂直径D0/风扇进口直径D1<0.15,;进口直径大,风扇进口直径D1/风扇最大外径D2>0.8;能够在高转速状态下持续稳定工作,额定工作转速>4000r/min;并具备大风量高压头的气动性能。
其中,由轮盖1、轮盘2组成曲率平滑的子午流道,曲线曲率<0.03mm-1,风扇进口与风扇出口成90°,使得气流在叶片通道内具备较小的逆压梯度。
其中,叶片3设置为三维曲面,叶片3的厚度分布沿气流方向按气动载荷而变,叶片3在风扇进口处的前缘为弓形结构,弓形结构的最大变形量Δ/风扇最大外径D2<0.025,叶片3在风扇出口处采用后弯型结构,后弯角βb2≤45°。
其中,所述轮盖1在进口边采用了篦齿型气封结构。
如附图1所示,由于空间结构限制,风扇的轴向长度受到较大的压缩,按照离心风扇的工作方式,气流从进口到出口需要完成90°的折转,因此在狭窄的子午流道中气流很容易产生分离流动,形成较大的损失;同时风扇的工作条件较为恶劣,在进气口易产生进气畸变,叶片出口也不具备普通离心风扇的理想蜗壳,气流静压的提升主要需在叶片通道内完成。为了保证在这种紧凑结构下能产生大风量高压头的强制对流空气,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离心风扇具备如下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74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同步定位液压缸控制器设计
- 下一篇:漂浮式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