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混凝土管状砌块生态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06591.3 | 申请日: | 2015-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1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贵;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 |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申萍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混凝土 管状 砌块 生态 挡土墙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管状砌块生态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挡土墙建于坡地,用以加固土坡或石坡,在水利、交通、市政工程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建筑物。
传统硬质挡墙材质通常由石材或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质量可靠,技术成熟,在工程上利用非常广泛。但是这种挡土墙由于本身对土体造成分隔,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河道沿线挡墙。对于河道来说,墙前为水体,墙后为土体,两者在天然状态下有机交融,各类动植物可以自由交互,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但由于传统挡墙的硬质特点,将水和土强行隔开,两者失去交流通道,对局部环境造成很大破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多种生态挡墙,但由于仍处在摸索阶段,目前这些生态挡墙均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
1、为了软化驳岸,形成两边通透的结构,往往挡墙设计的比较复杂,不太适合工地现场大范围规模化施工;
2、新型结构分析理论尚不成熟,挡墙质量很大程度依赖于施工单位自身素质;
3、新型结构和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寻求一种生态效益良好、施工简单、质量可靠、成本可控的生态挡土墙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生态效益良好、施工简单、质量可靠、成本可控的装配式混凝土管状砌块生态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管状砌块生态挡土墙,它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从下至上设置有多层混凝土管状砌块层,多层混凝土管状砌块层的外缘面逐层向后方缩进,所述混凝土管状砌块层包括前排的一排第一管状砌块排以及后排的至少一排第二管状砌块排,所述第一管状砌块排包括沿挡土墙长度方向的多个第一管状砌块,所述第二管状砌块排包括沿挡土墙长度方向的多个第二管状砌块,所述第一管状砌块包括第一管状砌块本体,所述第一管状砌块本体中部的前后左右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管状砌块本体的顶部前段设置有砌块凸缘,所述第二管状砌块包括第二管状砌块本体,所述第二管状砌块本体中部的前后左右设置有第二通孔,形成混凝土管状砌块层时,相邻两个第一管状砌块对应处的第一通孔相连通,相邻两个第二管状砌块对应处的第二通孔相连通,相邻第一管状砌块与第二管状砌块对应处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相邻两层混凝土管状砌块层之间设置有土工格栅,每层的最后一排第二管状砌块排后方设置有竖向布置的无纺布,相邻两层的混凝土管状砌块层的第一管状砌块排错位布置且上层第一管状砌块排的第一管状砌块的底部前侧壁抵住下层第一管状砌块排的第一管状砌块的砌块凸缘后侧壁,每层混凝土管状砌块层的第一管状砌块的第一管状砌块本体内、第二管状砌块的第二管状砌块本体内以及相邻的管状砌块排形成的间隙中均填充有种植土。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管状砌块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它的施工方法如下:
步骤一、土方开挖
步骤二、底板浇筑
步骤三、第一层混凝土管状砌块层铺设
在底板上铺设粘接层,底板上按设计轴线方向摆放第一层混凝土管状砌块层的第一管状砌块排,在第一管状砌块排的后方依次摆放两排第二管状砌块排,保证相邻的管状砌块的通孔连通,在后方的第二管状砌块排的后方竖向设置无纺布;
步骤四、回填第一层回填土
第一层混凝土管状砌块层后方回填第一层回填土,第一层回填土经夯实后的顶面高程比第一层混凝土管状砌块层的第二管状砌块的顶面高层高3~5cm,第一层回填土的压实度为0.9;
步骤五、填充第一层种植土
在第一层混凝土管状砌块层的第一管状砌块的第一管状砌块本体内、第二管状砌块的第二管状砌块本体内以及相邻的管状砌块排形成的间隙中均填充第一层种植土,第一层种植土的填充高层比第一层混凝土管状砌块层的第二管状砌块的顶面高层低3~5cm,第一层种植土的压实度为0.85。
步骤六、第一层土工格栅的铺设以及水泥砂浆的摊铺
在第一层混凝土管状砌块层上面进行第一次摊铺形成第一次摊铺层,第一次摊铺层厚度为3cm,然后在第一次摊铺层上面并沿垂直于挡土墙的轴向方向按设计长度铺设土工格栅,在土工格栅上进行第二次摊铺形成第二次摊铺层,第二次摊铺层厚度为2cm并压实,将土工格栅夹在第一次摊铺层以及第二次摊铺层之间;
同理,重复上述的步骤三至步骤六的循环,直至达到设计标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65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公路片石超流态混凝土挡墙结构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深塘跨越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