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辊平线制板系统及制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4167.5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3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卓舒;周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5/00 | 分类号: | B28B15/00;B28B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辊平线制板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制造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辊平线制板系统及制板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现有技术中,板材制作运输多为人工运输,运输效率较低,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由于板材厚重,发生人身意外将是无法挽回的,因此需要改变材质运输工具。在辊平线制板过程中,各板材制作装置之间不具有连续性,即板材制作装置之间每完成一种工序需停顿运输完成坯料至下一工序,无法连续性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平线制板系统及制板方法,实现了制板连续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辊平线制板系统,包括控制器装置及用于配比液体原料和粉尘料原料的上料装置,与上料装置连接、用于接收坯料后制板的制板装置,设置于制板装置底部的污水处理装置,以及依次与所述制板装置连接的第一养护车间和脱模装置,与所述脱模装置连接的用于切除板材毛边的切割装置,与所述切割装置连接的用于修整板材的砂光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辊平线制板系统中,所述脱模装置和所述切割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二养护车间。
进一步地,所述辊平线制板系统中,还包括用于运输板材的摆渡车及轨道,所述轨道穿插设置于制板装置、脱模装置、切割装置和砂光装置周围,所述摆渡车和轨道设置于第一养护车间、第二养护车间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辊平线制板系统中,所述摆渡车上设有一侧定位装置和遥控装置,所述摆渡车底部设有RFID读取装置、WIFI模块及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辊平线制板系统中,所述轨道中间位置固定设有RFID标签线路。
进一步地,所述辊平线制板系统中,所述轨道为线性轨道,每十米所述轨道之间设有至少5个RFID标签。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辊平线制板方法,包括控制器装置,分别与控制器装置连接的上料装置、制板装置、污水处理装置、第一养护车间、脱模装置、第二养护车间、切割装置和砂光装置;
所述上料装置将液体原料和粉尘原料按比例配置成坯料后输送至制板装置,所述制板装置接收上料装置输送的坯料并将所述坯料脱水后制作板材,所述制板装置将制板脱水的废液导入污水处理装置;
所述制板装置将板材切块后通过摆渡车沿导轨输送至第一养护车间进行恒温恒压存储;
当板材在第一养护车间养护完成养护后随摆渡车进入脱模装置,所述脱模装置将板材上的模具吸走后将板材运输至摆渡车内,所述摆渡车将板材运输至第二养护车间恒温恒压存储;
当板材在第二养护车间完成养护后随摆渡车进入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切除板材短边后再次将板材输送至摆渡车中,摆渡车将板材输送至砂光装置,所述砂光装置将板材两面修整光滑后装箱。
本发明所提供的辊平线制板系统及制板方法,由于自动控制的摆渡车和设有RFID标签的线路,能够实现辊平线板材物料运输无人化,使各工序之间连续化生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辊平线制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辊平线制板系统的摆渡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辊平线制板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辊平线制板系统及制板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辊平线制板系统,包括控制器装置及用于配比液体原料和粉尘料原料的上料装置1,与上料装置1连接、用于接收坯料后制板的制板装置2,设置于制板装置2底部的污水处理装置,以及依次与所述制板装置2连接的第一养护车间3和脱模装置4,与所述脱模装置4连接的用于切除板材毛边的切割装置6,与所述切割装置6连接的用于修整板材的砂光装置7。所述脱模装置4和所述切割装置6之间还设有第二养护车间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41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