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直流混合微网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03488.3 | 申请日: | 2015-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9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 发明(设计)人: | 谢毓广;罗亚桥;高博;郑国强;桂国亮;徐斌;王小明;丁津津;计长安;郭力;汪玉;赵龙;何晓伟;俞斌;李远松;王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群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J3/38;H02J5/00;H02J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混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网组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集中式大电网(公共电网)在过去数十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电力供应。由于集中供电较为脆弱,经常会导致大规模的停电事故,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微网系统。同时,由于近年来分布式发电系统(例如风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大规模发展,因此将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微网系统已经成为未来的主要电力网络发展趋势。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微网系统为基于交流总线的微网系统,该系统中,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力经过直流到交流的变换传送至交流总线。但是负载不仅由交流负载,还有直流负载,例如直流充电桩、直流电机、LED照明灯等,因此在为直流负载供电时,需要将交流电转换到高压直流电,再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多次的转换,会造成系统电能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因电流转换造成的系统电能损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网系统。该系统包括:
交流母线,适于连接交流负载;
直流母线,适于连接直流负载;
第一供电系统,与所述交流母线连接;
第二供电系统,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母线和所述交流母线之间连接有双向交直流变换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电系统和所述第二供电系统均包括与对应母线连接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分布式发电系统包括风能发电系统和/或太阳能发电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光伏阵列及光伏逆变器,所述光伏逆变器连接在所述光伏阵列和所述对应母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电系统和所述第二供电系统还均包括与对应母线连接的储能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电系统的储能装置包括第一蓄电池组及交流-直流储能逆变器,所述交流直流储能逆变器连接在所述蓄电池组和所述交流母线之间;所述第二供电系统的储能装置包括第二蓄电池组及直流-直流斩波变换器,所述直流-直流斩波变换器连接在所述第二蓄电池组和所述直流母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电系统和/或所述第二供电系统还包括与对应母线连接的发电机组。
本发明中不仅包括交流母线,也包括直流母线,第一供电系统可通过交流母线为交流负载供电,第二供电系统可通过直流母线为直流负载供电,因此直流负载所需的电能可不必经过交流到直流的转换得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直转换所导致的系统电能损失。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信息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交直流混合微网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网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
交流母线,适于连接交流负载;
直流母线,适于连接直流负载;
第一供电系统,与所述交流母线连接;
第二供电系统,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
本发明中不仅包括交流母线,也包括直流母线,第一供电系统可通过交流母线为交流负载供电,第二供电系统可通过直流母线为直流负载供电,因此直流负载所需的电能可不必经过交流到直流的转换得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直转换所导致的系统电能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母线和所述交流母线之间可连接有双向交直流变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群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群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34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IGBT的双电池切换电路
- 下一篇:充电保护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