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运动转换机构的动力吸振器及其动力吸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01410.8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5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涂奉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116 | 分类号: | F16F7/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运动 转换 机构 动力 吸振器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运动转换机构的动力吸振器及其动力吸振方法,其中动力吸振器包括丝杆、设置在丝杆两端上的压簧止挡板一和压簧止挡板二、内空外壳体、滚珠螺母、多个滚珠和质量块;滚珠螺母、滚珠和质量块均位于外壳体内腔中,滚珠螺母插入到质量块中心位置中且滚珠螺母与质量块固接,丝杆依次穿过外壳体一侧、滚珠螺母和外壳体另外一侧后连接在机械设备上,滚珠、丝杆和滚珠螺母之间形成滚珠丝杆副,压簧止挡板一和外壳体的一侧面之间以及压簧止挡板二和外壳体的另外一侧面之间分别设置有压簧一和压簧二且其均处于预压缩状态,质量块和外壳体一起能沿丝杆轴向来、回移动且质量块能做围绕丝杆轴向的圆周运动。本发明增加了等效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吸振器及其动力吸振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运动转换机构的动力吸振器及其动力吸振方法。
背景技术
当机械设备受到激励产生振动时,可以在该机械设备上附加一个辅助系统。当机械设备振动时,这个辅助系统也随之振动,利用辅助系统的动力作用,使其加到机械设备上的动力与激振力互相抵消,从而使得机械设备的振动得到抑制,这种振动控制技术叫做动力吸振器技术,所附加的辅助系统叫做动力吸振器。动力吸振器对于抑制稳定的单频振动和窄带振动非常有效,但动力吸振器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动力吸振器的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其自身的质量相对较大。通常情况下,为了有效抑制原有系统的振动,需要增加动力吸振器的质量,增加的质量要达到原有系统质量的1/20——1/5,这样对于一些质量较大的振动系统来说,所要增加的质量是相当大的。在一些情况下,增加这样大的附加质量是不被允许的,尤其是在一些对轻量化要求较高的场合来说,更是难以接受的。
针对动力吸振器的这个不足,解决办法当然是要降低动力吸振器运动部件的质量,但直接降低动力吸振器运动部件的质量,意味着动力吸振器对原振动系统的控制力降低,减振效果会变差。
目前,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杠杆效应。杠杆效应是将动力吸振器的质量块安放在杠杆的长臂一端,而动力吸振器的弹簧则安装于杠杆的短臂一端。这样,通过杠杆的放大作用,将杠杆长臂一端的质量放大,从而使得短臂一端能够获得更大的等效质量,从而可以利用小质量块产生大质量块的效果。这种方法实现起来相对简单,只是需要较充裕的安装空间。如果在应用场合对安装空间的限制较为严格的话,这种具有杠杆效应的动力吸振器也不宜采用。
经过检索,暂时未发现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的专利文献。
综上,如何设计一种实际质量较小、而等效质量较大的动力吸振器同时又不需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从而增强动力吸振器的工程适用性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运动转换机构的动力吸振器,其采用较小的质量通过运动转换机构实现了较大的等效质量,减轻了动力吸振器的重量且其自身占用空间相对较小,增强了动力吸振器的工程适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运动转换机构的动力吸振器,所述动力吸振器包括设置在机械设备上的丝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丝杆的两端上的压簧止挡板一和压簧止挡板二、内空的外壳体、滚珠螺母、多个滚珠和质量块;滚珠螺母、多个滚珠和质量块均位于外壳体的内腔中,在质量块的中心位置上开有通孔,滚珠螺母插入到质量块中心位置上的通孔中且滚珠螺母与质量块固接,丝杆依次穿过外壳体一侧的中心部、滚珠螺母和外壳体另外一侧的中心部后连接在机械设备上,多个滚珠设置在穿过滚珠螺母的丝杆和滚珠螺母之间使得滚珠螺母和丝杆之间形成滚珠丝杆副,在压簧止挡板一和外壳体的一侧面之间设置有压簧一,在压簧止挡板二和外壳体的另外一侧面之间设置有压簧二,压簧一和压簧二均处于预压缩状态,质量块和外壳体一起能沿丝杆轴向来、回移动且同时质量块能相对于外壳体做围绕丝杆轴向的圆周运动。
优选的,在质量块的侧部和外壳体的内腔侧壁之间设置有向心球轴承,从而使得质量块能相对于外壳体做围绕丝杆轴向的圆周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14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缓冲减振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活塞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