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材质柴油发动机隔热总成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01336.X | 申请日: | 2015-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2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 发明(设计)人: | 卢艳艳;吴云龙;何斌;韩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雷沃动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D25/08 | 分类号: | F01D25/08;F01N13/14;B32B15/14;B32B3/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范建良 |
| 地址: | 30040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材质 柴油发动机 隔热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材质柴油发动机隔热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农机领域,作业环境恶劣,杂物较多,发动机高温件需有效防护防止杂物掉落堆积在高温件处起火。传统隔热装置为隔热棉,通过裁剪缝合将高温件完全包裹。但发动机高温件结构复杂,隔热棉安装困难,且安装后经高温、雨淋、日晒,经过一至两个作业季,零件老化,表面易破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改善隔热材质耐老化问题,避免杂物掉落堆积在高温件处起火,安装简单的金属材质柴油发动机隔热总成。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材质柴油发动机隔热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器隔热罩、增压器隔热罩盖板;发动机前端排气歧管隔热罩、发动机后端排气歧管隔热罩;所述增压器隔热罩与排气弯管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增压器隔热罩盖板与增压器隔热罩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所述发动机前端排气歧管隔热罩、发动机后端排气歧管隔热罩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管通过第三螺栓连接,发动机前端排气歧管隔热罩和发动机后端排气歧管隔热罩之间设有连接孔,在发动机前端排气歧管隔热罩的连接孔处焊接一螺母,在发动机后端排气歧管隔热罩上相应位置为连接孔为长孔,所述螺母和长孔之间螺装有第四螺栓。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增压器隔热罩、增压器隔热罩盖板;发动机前端排气歧管隔热罩、发动机后端排气歧管隔热罩均采用复合隔热结构,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外金属层、中间无机纤维层、内金属层以及在内金属层的外表面喷涂的耐热层;所述外金属层的外边缘设有折边,上述的外折边将所述中间无机纤维层和内金属层紧密包裹在一起。
上述外金属层的厚度为0.5mm;中间无机纤维层的厚度3mm;内金属层的厚度为0.5mm。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消柔性隔热棉,利用钢板进行简单的冲压成型及焊接对发动机高温且容易堆积杂物的零件进行防护,有效避免高温件杂物堆积起火,同时也避免了隔热棉易老化强度差的问题;此隔热罩装配简单,隔热效果明显,据试验测试结果,单层金属隔热罩表面温度比零件表面温度降低300℃,带夹层隔热罩表面温度比零件表面温度降低40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增压器隔热罩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增压器隔热罩;1-1、第一螺栓;1-2、外金属层;1-20、折边;1-3、中间无机纤维层;1-4、内金属层;1-5、螺母。2、增压器隔热罩盖板;2-1、第二螺栓;3、排气歧管前端隔热罩;3-1、第三螺栓;4、排气歧管后端隔热罩;4-1、第三螺栓;5、排气弯管;6、发动机冷却水管;7、第四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4,一种金属材质柴油发动机隔热总成,包括增压器隔热罩1、增压器隔热罩盖板2;发动机前端排气歧管隔热罩3、发动机后端排气歧管隔热罩4;所述增压器隔热罩1与排气弯管5通过第一螺栓1-1连接,增压器隔热罩盖板3与增压器隔热罩1通过第二螺栓2-1连接;所述发动机前端排气歧管隔热罩3、发动机后端排气歧管隔热罩4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管6通过第三螺栓4-1连接,发动机前端排气歧管隔热罩和发动机后端排气歧管隔热罩之间设有连接孔,在发动机前端排气歧管隔热罩的连接孔处焊接一螺母3-1,在发动机后端排气歧管隔热罩上相应位置为连接孔为长孔,所述螺母和长孔之间螺装有第四螺栓7。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增压器隔热罩、增压器隔热罩盖板;发动机前端排气歧管隔热罩、发动机后端排气歧管隔热罩均采用复合隔热结构,依增压器隔热罩为例,所述增压器隔热罩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外金属层1-2、中间无机纤维层1-3、内金属层1-4以及在内金属层的外表面喷涂的耐热层1-5;所述外金属层的外边缘设有折边1-20,上述的外折边将所述中间无机纤维层和内金属层紧密包裹在一起。
上述外金属层的厚度为0.5mm;中间无机纤维层的厚度3mm;内金属层的厚度为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雷沃动力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雷沃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13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