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光催化剂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00901.0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4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利;张永辉;韩莉锋;绪连彩;巩飞龙;方少明;李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G33/00 | 分类号: | C01G33/00;B01J23/20;B01J3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50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海胆 纳米 制备 方法 及其 作为 光催化剂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和催化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光催化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通过光催化的方法,充分利用太阳光,来有效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是解决目前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以半导体氧化物为催化剂的多相催化光催化过程,可以实现在室温下直接利用太阳光将几乎全部有机污染物矿化无二次污染,受到了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在半导体催化剂中,Nb2O5 虽然属于宽禁带氧化物(3.2~4.0 eV),但是Nb2O5具有耐酸碱、耐光腐蚀等优点,在光敏化染料电池、光催化合成、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方面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专利中已有纳米粉体(CN 101700910, 一种球形纳米级五氧化二铌粉体的制备方法)、纳米空心球(CN 101746826 B 一种制备五氧化二铌纳米空心球的方法)和纳米线(CN 103253708 B 一种醋酸溶剂热制备五氧化二铌纳米线的方法)报道,然而还没有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报道。
本专利以铌的可溶性络合物为前驱体,利用醇和水的比例来调节溶液极性,调控可溶性铌盐的水解速率、铌酸的生长速率和醇在某一晶面的择优吸附,合成形貌、晶相可控的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进而调控氧化铌的表界面性质,实现了可见光下高效降解染料分子。本专利为开发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氧化铌高效光催化材料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制备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光催化剂的应用。
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室温下,按照体积比20:1~1:100量取醇和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备用;
步骤二:称取0.1~10质量份的可溶性铌盐,溶解于步骤一所得的溶液中,搅拌0.5~5小时,形成透明的溶液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透明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装填量为釜体积的50%~70%,水热反应温度为100~220℃,反应时间为8~96小时,反应后将反应釜自然降至室温,再经洗涤,干燥,即得到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
进一步,所述的的醇包括:甲醇、或乙醇、或丙醇,或丁醇等一元醇,以及乙二醇、丙三醇等多元醇。
进一步,所述的可溶性铌盐包括:草酸铌铵或五氯化铌或铌酸的氟化氢溶解液等。
一种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作为光催化剂的应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合成的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具有较好的形貌,微球的直径约400-500 纳米,表面为直径5-10 纳米,长为50-100 纳米的纳米棒,产品比表面积大,具有多级微结构;其工艺该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成本低,简单,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以根据所选择的醇类、醇水比例以及可溶性铌盐等条件,合成出具有不同形貌的材料的特点。
2、本发明所合成的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可以作为固体酸催化剂,也可应用于光敏化染料电池,锂离子电池中。本发明还涉及了所合成的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作为光催化剂应用于光催化有机合成以及光催化降解水中染料的环境催化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制备的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的X射线衍射图。
图2为本发明所制备的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本发明所制备的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的透射电镜图。
图4为本发明所制备的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的光降解效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制备五氧化二铌海胆状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室温下(10-40℃),1.5g草酸铌铵溶解于70ml体积比为1:1的乙醇和水溶液中,超声10分钟,磁力搅拌0.5小时,形成澄清透明的溶液,然后将溶液转移至100ml的具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180℃水热反应24小时,冷却到室温后,用滤纸过滤,用2000~3000毫升的蒸馏水洗涤,然后用无水乙醇洗涤。将滤出物在100℃下干燥8小时,得到海胆状五氧化二铌纳米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学院,未经郑州轻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0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