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层共挤押出机模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00160.6 | 申请日: | 2015-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5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昌泰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7/12 | 分类号: | B29C47/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24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层 共挤押出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属于押出机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在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绝缘和屏蔽挤出生产中,常常会遇到偏芯度调节难易与挤出塑料致密度高低存在着矛盾,二者很难兼顾,而且偏芯率的控制对降低材料消耗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绞合导体存在缝隙且交联电力电缆的电压等级过高,所以在生产中多是采用挤压式模具,通过在出料口与模套承径区形成压力,将熔融塑料在模套承径区定型,期间压力可以让内屏蔽料填充在绞合导体缝隙中,大大消除间隙增加成品电性能和使用寿命,但是众所周知,挤压式模具偏芯度难以调节精准,为了保证偏芯度最薄点符合标准,椭圆形的挤出截面增加了原料的消耗。另外两种模具,挤管式和半挤管式虽然偏芯容易控制,但是挤出致密性及粘附力会下降,不符合交联电缆高电压对挤出塑料性能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及困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层共挤押出机模具,包括模套(1),模套(1)内部衔接衬套(2),衬套(2)内部衔接模芯(3)。
本发明所述的三层共挤押出机模具材质为合金钢,优选为45CrMoAl,模具表面进行抛光、氮化和发蓝处理代替镀硬质金属层,保护模具的同时避免了镀层金属脱落对挤出绝缘品质的影响。
为了解决交联电缆三层共挤机头的挤压式模具难以调节偏芯的问题,模具衬套外部加长模嘴承径区,延长内承线,加长后使模具组装后类似于半挤管式模具,衬套模嘴稍微伸进承径区,伸入长度按规格大小选择3-14mm,模套的内侧设置环形坡度角,角度为8-10度,减小后续绝缘料经过模套内锥腔进入承径区时的压力,相比之前,压力小后松紧偏芯螺钉控制模套倾斜会变的比较轻松容易,同时也能提高挤出速度,缓解挤出机电机的负载。
为了改善内屏蔽料在衬套内承线内端头处转弯过急,衬套的内承线与水平轴线呈倾斜状,坡度角为4-6度,这样可以减缓内屏蔽料压力,从而缩短内屏蔽成形区,内屏蔽挤出后会紧紧贴合线芯。
为了改善绝缘料在模套承径区内侧转弯过急,模套的承径区与水平轴线呈倾斜状,坡度角为8-10度,这样可以减缓绝缘料压力,从而缩短绝缘成形区,绝缘挤出后会紧紧贴合内屏蔽,增加了紧密程度,减少绝缘的放电量。
为了方便机头与模具的装配,在衬套外端面表面一周进行切割处理,截面呈梅花状,方便使用套筒上紧与放松,外层挤出料流经此处也可减缓压力,过滤塑化不良颗粒;在模芯内部空腔环形表面开一对弧形凹槽,凹槽位置互为对立面180度,方便工具卡住安装与拆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塑料挤出时可以填充绞线间隙提高挤出塑料致密度和外表面平整性,使塑料挤出后紧密贴合线芯,相比之前挤压式模具更容易调节偏芯,缩短了开机调节偏芯的时间且不浪费前段线芯,生产线速也有一定的提高,采用该衬套挤出绝缘,既可以增加致密度又可以提高其电性能,而且大大降低偏芯率,降低原料消耗,整套模具的开槽切割设计,使模具的安装与拆卸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模套、附图2-衬套、附图3-模芯是本发明的模具组成结构示意图,附图4-装配图是整个模具结构。
附图1-模套中,101-承径区102-坡度角;附图2-衬套中,201-模嘴,202-内承线,203-坡度角,204-外端面;附图4-装配图中,1-模套,2-衬套,3-模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陈述内容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该描述只是从众多应用案例中选取的部分,并不对其造成限制。
如附图4-装配图,该图是按照生产标称截面70mm2交联线芯设计的,包括模套(1),模套(1)内部衔接衬套(2),衬套(2)内部衔接模芯(3),所述模套(1)承径区(101)内侧设置一环形坡度角(102),在所述模具衬套(2)外部加长模嘴(201)延长内承线(202),锥形内承线与水平轴线成一环形坡度角。
当熔融的塑料输送至模套承径区及衬套内承线内端时,由于坡度角的设计会使塑料流径缓慢变小,降低内部压力,塑料在模口的成形区会缩短,挤出塑料变得致密平整,增强与线芯的贴合紧密度,提高了绝缘层的电性能;衬套模嘴伸入模套承径区4.5mm,更加方便偏芯的调节,把偏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降低原料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昌泰电力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昌泰电力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01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