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轴复合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8174.9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4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壮;杨粉祥;高天磊;陈平江;鲍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18 | 分类号: | H01B11/18;H01B5/08;H01B7/17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42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 复合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轴复合电缆。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独特的生产要素,以远程通信网络、计算机、视像等多媒体终端相结合建立起来的现代信息传输系统和完备的信息服务体系,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同轴电缆是信息传输中的一种重要品种,主要用作无线电发射或接收设备的天线馈线以及各种通信、电子设备的机内连线或相互连接线。
中国专利“ZL201520373236.X”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缆,其主要内容为在外导体外增加加强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缆整体的抗拉性能,在敷设过程中,由于电缆要经过收放卷绕的工况,而电缆在此工况下受力集中点在电缆的最中心点,中心点未受到保护,内导体抗拉性能未得到解决;由于电缆中增加了一层或几层结构,增加了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电缆的重量增加了,一方面影响安装,另一方面增加了内导体在承载过程中的压力,还有不具有信号传输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轻、衰减小、屏蔽效果好,能同时起到信号传递和控制作用的同轴复合电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复合电缆,从内到外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以及外护套;所述的内导体由内导体导电单线采用“1+6”的结构方式绞合而成;外导体由若干根外导体导电单线并列缠绕后再与至少一根控制线芯组合而成;所述的外护套上还设有单线凸脊,所述的单线凸脊的高度不小于0.5mm,宽度不小于1mm。
优选地,所述的控制线芯由控制导体以及挤包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构成。
优选地,所述的内导体导电单线与外导体导电单线均为退火铜丝,退火铜丝为电缆常用的符合GB/T3956-2008的裸退火铜导体或镀金属层退火软铜导体,包括紧压型的多股硬圆铜线组成的导体或非紧压的多股软圆铜线组成的导体,优先选用5类镀锌软结构导体。
优选地,所述的绝缘层由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或辐射交联聚乙烯材料构成。
优选地,所述的外护层由聚乙烯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在导体内设有控制线芯,可以同时起到信号传递和控制作用;电缆整体是全对称结构,铜丝和镀锌钢丝具有屏蔽功能,而内、外导体处于同心位置,电磁能量局限在内外导体之间的介质内传播,因此具有衰减小,屏蔽性能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未增加新的加强结构,电缆结构简单,电缆外径较小,方便敷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同轴复合电缆,从内到外包括内导体、绝缘层2、外导体以及外护套4;其主要在于,所述的内导体由内导体导电单线1采用“1+6”的结构方式绞合而成;外导体由若干根外导体导电单线3并列缠绕后再与两根控制线芯组合而成,节距控制在75-105mm之间,缠绕方向为左向;所述的控制线芯由控制导体5以及挤包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6构成;所述的外护套4上还设有单线凸脊7,所述的单线凸脊7的高度不小于0.5mm,宽度不小于1mm。
所述的内导体导电单线与外导体导电单线均为退火铜丝,退火铜丝为电缆常用的符合GB/T3956-2008的裸退火铜导体或镀金属层退火软铜导体,包括紧压型的多股硬圆铜线组成的导体或非紧压的多股软圆铜线组成的导体,优先选用5类镀锌软结构导体。
该电缆整体是全对称结构,铜丝和镀锌钢丝具有屏蔽功能,而内、外导体处于同心位置,电磁能量局限在内外导体之间的介质内传播,因此具有衰减小,屏蔽性能高;并在外导体内增设控制线芯,可以同时起到信号传递和控制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未增加新的加强结构,电缆结构简单,电缆外径较小,方便敷设。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81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逆流转子混砂机的关门机构
- 下一篇:激光清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