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用流变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6948.4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2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高南箫;冉千平;乔敏;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博特新材料泰州有限公司;博特建材(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58;C08F226/02;C08F226/06;C08F220/60;C08F220/34;C08F220/54;C08F226/10;C04B24/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流变 改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 一种混凝土用流变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从配合比设计方法、原材料组分 优化、制备技术各方面都在持续创新,所制备的混凝土无论是新拌状态的工作性能,还是到 最终硬化后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其指标特性都在不断地提高。高性能混凝土是继高强 混凝土后的又一重大进步,是当今混凝土发展的主导方向,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便是要求新 拌混凝土具有高工作性。改善混凝土的流变特性是提高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关键所在。新 拌混凝土是一种由粗细集料悬浮在水泥浆中的多相,多组分,非均匀的混合体系,屈服应力 和塑性粘度是决定混合料流变特性的主要因素。混凝土必须具备较低的屈服应力和塑性粘 度,才能具备高流动性,但会发生离析、泌水现象。因此,改善混凝土流变特性的方法关键就 在采取有效方法获取流动性和抗离析性的和谐统一,而使用流变调控外加剂是解决新拌混 凝土流动性和抗离析性之间矛盾的最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方法。
目前流变调控外加剂的使用种类丰富,但是性能上却难以满足现代高性能混凝土 对高工作性、高力学性及高耐久性的要求。天然流变调控外加剂与高效减水剂无法稳定共 存,对掺量较为敏感,低掺量时具有较好的流变改性作用,掺量较高时会明显引起混凝土粘 度增大,流动性下降,从而导致需水量的增加,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且由于其昂贵的价格使 其在工程上的应用大打折扣;纤维素衍生物类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半人工合成类流变调 控外加剂,其温度敏感性强,当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时,明显失效,且由于其三元环上羟基 的氢被烃基取代(醚化),絮凝作用明显,小掺量时,具有一定的减水效果,掺量大时,引气量 高,缓凝作用明显。因此,一种好的流变调控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1)低掺量时能明显增加 新拌混凝土的粘度;(2)新拌混凝土在塑性状态下可减少沉降,不泌水,高耐盐,与其他外加 剂有良好的相容性,且无严重的缓凝或引气现象;(3)对混凝土流动度保留值影响小。人工 合成聚合物类流变调控材料由于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合成手段多样,分子结构可控性强等 诸多优点,成为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方向。
专利CN102060481公开了“一种低胶材自密实混凝土”。该专利中采用羧甲基纤维 素、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作为混凝土流变改性剂,使混凝土具有明显 的增稠、保水作用,混凝土拌合物不离析、不泌水。但此类流变改性剂温度敏感性强,当混凝 土内部温度较高时,明显失效,且由于其三元环上羟基的氢被烃基取代(醚化),絮凝作用明 显,小掺量时,具有一定的减水效果,掺量大时,引气量高,缓凝作用明显。
专利UK2380504采用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马来酸酐和不饱和聚醚大单体或 (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共聚单体,制备了一种以乙烯基磺酸为基础的聚合物保水剂。该专利 中使用的马来酸酐聚合活性较低,易得到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均聚物,因此得到的 聚合物在混凝土高盐、高碱的环境下稳定性较差。
因此,开发一种稳定性佳,温度敏感性低,保水作用好,且没有引气、缓凝等副作用 的流变改性剂成为了一大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流变改性剂存在掺量及温度敏感性强,絮凝及缓凝作用明显,引气量高, 耐盐碱性差等问题,基于混凝土浆体高盐、高碱和强剪切作用的特殊环境,本发明提供了一 种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佳,对掺量不敏感,且无严重的缓凝或引气现象,能有效解决新拌混 凝土流动性和抗离析性之间矛盾,从而提高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聚合物类流变改性剂,并 提供了该流变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用流变改性剂,所述流 变改性剂由单体A、单体B、单体C、单体D在中性条件下,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而制得,各组分 摩尔比为A:B:C:D=1:0.15~1:0.005~0.02:0.15~1;
所述单体A为通式(1)所表示物质:
式中R1为H或—CH3;R2、R3、R4为H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M为H、K+或Na+;
所述单体B为通式(2)或化学式(3)所表示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博特新材料泰州有限公司;博特建材(天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博特新材料泰州有限公司;博特建材(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69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