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泥分离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95545.8 | 申请日: | 2015-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3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 发明(设计)人: | 杜祥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美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7/028 | 分类号: | B01D17/028;B01D21/02;C21D1/63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泥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油泥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热处理工艺中,淬火油池的油液经过降温和油泥分离后循环使用。现有的油泥分离是利用油泥之间密度的差异通过沉淀实现,因此,分离效果差且工作效率低,且需要每天清理分离装置中的油泥,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效果好的油泥分离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泥分离装置,包括油槽,油槽内设有竖立的隔板且通过隔板将油槽分为进油槽和出油槽,隔板上设有油孔,出油槽上设有出油孔且通过出油孔与淬火油池的上部连接,进油槽通过进油管与淬火油池的底部连接,进油管的位置高于油孔的位置,出油孔的位置低于油孔的位置。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隔板将油槽分隔,淬火油池的油液通过进油管进入进油槽,根据油水分离原理,油上浮,泥和水下沉,上面的油通过隔板上的油孔进入出油槽,在出油槽内再次进行油与泥、水的分离,经过多次分离后,油中的泥基本完全沉淀于底部,水沉降于下部,出油槽上部的油清亮如新,通过出油孔回流到淬火油池。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上述隔板为两个以上且平行设置,隔板上的油孔的位置从进油槽到出油槽方向依次降低。
优选隔板的数量为3~4块。
为了满足淬火要求,上述淬火油池与进油管之间设有油泵和换热器。
为了保证换热效果,上述换热器为螺旋换热器,上述油泵为耐高温油泵。
上述出油孔通过回油管道与淬火油池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油泥分离装置通过隔板将油槽分隔,油液经过多次分离处理后,油中的泥基本完全沉淀于池底,水沉降于下部,分离出来的油纯净度很高,提高了分离效果。
2、本发明适用于大型油泥分离,泥沉底后经过长期积淀结成块状,便于清理,且环保,克服了现有技术为了保证分离效果需要每天对油槽进行清理的弊端,也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3、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油泥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油泥分离装置的油槽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油泥分离装置的隔板示意图。
图中,1.油槽,2.隔板,3.油孔,4.进油管,5.淬火油池,6.出油孔,7、油泵,8.换热器,9.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油泥分离装置,参见图1、图2和图3,包括油槽1,油槽1内设有竖立的隔板2,通过隔板2将油槽分为进油槽和出油槽,隔板上设有油孔3,进油槽通过进油管4与淬火油池5的底部连接,出油槽通过出油孔6与淬火油池5的上部连接,进油管4的位置高于油孔3的位置,出油孔6的位置低于油孔3的位置。
隔板2为三个,且平行设置,三个隔板2上的油孔3的位置从进油槽到出油槽方向依次降低。
淬火油池5与进油管4之间设有油泵7和换热器8。
换热器8为螺旋换热器,所述油泵7为耐高温油泵。
出油孔6通过回油管道9与淬火油池5连接。
本实施例中,3个平行的隔板2将油槽1分隔为四个平行的分油槽,第一分油槽为进油槽,淬火油池5的油液通过进油管4进入进油槽,根据油水分离原理,油上浮,泥和水下沉,上面的油通过隔板2上的油孔3进入下一个分油槽,再次进行油与泥、水的分离,然后,上层的油进入下一个分油槽继续进行油与泥、水的分离,依次类推,经过多次分离后,油中的泥基本完全沉淀于底部,水沉降于下部,出油槽上部的油清亮如新,通过出油孔6和回油管9回流到淬火油池5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美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美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55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物提取液的絮凝澄清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实时检测提取率的中药提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