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火箭锚快速锚定沉箱进行堵口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94835.0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4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江召兵;邵鲁中;洪娟;陈徐均;徐晓玲;李志刚;王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3/16 | 分类号: | E02D23/16;E02D2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李广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火箭 快速 锚定 沉箱 进行 堵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江河、湖泊堵口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火箭锚快速锚定沉箱进行堵口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沉箱技术是类似于沉船的一种减缓口门水势的应急技术。箱型结构物在我国大量保有,例如民用集装箱,浮箱器材和舟桥器材的舟体,这些箱式物都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外型规整,在水上装载重物后可漂浮到口门一定位置后实施爆破下沉形式挡水坝体。沉箱技术较之沉船的最大优势是实现了大型挡水坝体的积零为整,逐箱下沉因体积小,重量轻,在水上具有较好可控性,漂控到所需位置进行爆破沉箱,此外沉箱技术因箱体外形规整可实现叠层,因此可形成更高的挡水坝体,克服更深的水深。沉箱坝体的形成势必减缓口门水势,为后续各种堵口技术的运用创造条件。
现有的沉箱堵口技术存在两项致命弊端,一是作业难度太大,沉箱下水后,极容易短时间被洪流冲走,起不到减速堵口的作用;二是沉箱架堵成功后,由于洪流的巨大冲击力,沉箱与残堤接触位置容易产生巨大集中应力,危及大坝的整体安全。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沉箱技术与火箭锚技术的结合应用,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火箭锚快速锚定沉箱进行堵口的方法,将沉箱技术与火箭锚技术的结合,在沉箱到达决口位置,并发挥堵口减压作用之前,发射火箭锚,利用锚定力、通过锚链的连接,为沉箱提供与洪流的对抗力,以起到抵抗洪流,保护残堤的作用。
本发明的利用火箭锚快速锚定沉箱进行堵口的方法,包括步骤:
(1)将拖船与沉箱利用拉索连接,在所述沉箱侧板上设置火箭锚及其发射装置,并预先设置所述发射装置的入水角度,所述火箭锚的一端与所述沉箱通过锚链连接并携扣在所述发射装置上,在所述沉箱内部设置遥控爆破装置;
(2)所述拖船牵引所述沉箱进入工作水域向决口靠近,使所述拖船、拉索与沉箱呈一线并垂直于水流的流向;
(3)松开所述拉索,将所述拖船与所述沉箱分离,使所述沉箱向决口靠近;
(4)点火启动所述发射装置发射所述火箭锚,所述火箭锚按照预先设置的入水角度进入河底进行锚定,所述沉箱继续向决口靠近;
(5)当所述沉箱抵达预先设定的爆破位置时,启动固定在所述沉箱上的所述遥控爆破装置;
(6)所述沉箱破洞进水并下沉漂流至决口处,所述锚链被拉紧对所述沉箱施加锚定力,所述沉箱下沉并与决口堤坝接触;
(7)进行进占口门、口门合拢作业。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7)之前还可围绕已爆破的所述沉箱进行环形布置若干沉箱。
进一步的,所述锚链的长度预先根据河流的深度以及水流的流速进行确定。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解决了减速减压过程中沉箱无法固定的问题,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单凭抛投重物减速减压的堵口模式,引入锚定力作为固定沉体抵抗洪流、保护堤坝的主要应力,火箭锚可以提供足够的锚定力,足够满足抗洪的需要;
2、所需器材模块化程度高,可以在汛情出现时及时调用,能够及时有效的减少灾情;
3、安全可靠性强,能够满足抗洪救灾的需要,且操作过程中基本不需要人员参与,提高了安全性;
4、还可将沉箱火箭锚技术应用于搭建水上救灾作业平台、作为洪流中的临时安全岛等。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拖船牵引沉箱示意图;
图2是沉箱围成环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火箭锚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火箭锚与沉箱连接的主视图;图4b是火箭锚与沉箱连接的俯视图;
图5a是遥控爆破装置与沉箱连接的俯视图;图5b是遥控爆破装置连接在沉箱上的侧视图;图5c是遥控爆破装置连接在沉箱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利用火箭锚快速锚定沉箱进行堵口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48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查井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污染地下水的隔离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