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除尘功能的井下矸石破碎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92053.3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1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国;林柏泉;魏思祥;杨威;吴建亭;郑苑楠;孙矩正;胡金红;仝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1/02 | 分类号: | B02C21/02;B02C23/0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467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功能 井下 矸石 破碎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除尘功能的井下矸石破碎设备,包括封闭壳体、进料装置、破碎机组、除尘装置、湿式喷雾除尘系统和转载机;进料装置位于封闭壳体顶部,与破碎机组连接;破碎机组包括通过皮带互相连接的破碎机和传动防爆电机,均固定于封闭壳体的底部;除尘装置固定于封闭壳体的顶部,位于进料漏斗的右侧,开口向左;湿式喷雾除尘系统,包括高压水管和安装的雾化喷嘴,位于破碎机底部出口的周围;转载机,位于封闭壳体的右下方。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实用性强。该设备兼具矸石破碎和除尘功能,有效净化作业环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除尘功能的井下矸石破碎设备。
背景技术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煤矸石是在煤的掘进、开采和洗选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物,长期以来被煤炭工业视为有害物质。中国积存煤矸石达10亿吨以上,每年还将排出煤矸石1亿吨。煤矿井下空间较小,在煤矸石破碎和转载过程中,会在受限空间内产生大量粉尘,煤矿粉尘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所以在矸石破碎过程中,对产生的粉尘进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与工人的健康问题、煤矿的安全生产息息相关。通风除尘是治理粉尘危害的主要手段,但在通风除尘过程中,需要的风量大,作业地点污染严重,在巷道中粉尘随风流扩散蔓延范围大,工作环境差,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身体健康。从产尘源对矸石破碎产生的粉尘进行处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目前针对产尘源的专业设备较少,开发带除尘功能的井下矸石破碎设备对改善矿井安全生产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除尘功能的井下矸石破碎设备,其兼具矸石破碎和除尘功能,有效净化作业环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除尘功能的井下矸石破碎设备,包括:
封闭壳体,顶部左侧含有一开口,底部含有一出口,底部安装有四个车轮;
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漏斗、密封隔板和进料通道,该进料漏斗的大口位于封闭壳体外部,小口通过封闭壳体的顶部开口深入内部,并与进料通道相连接,该密封隔板设于进料漏斗与进料通道之间;
破碎机组,包括破碎机和传动防爆电机,均固定于封闭壳体的底部,该破碎机进料口与进料通道连接,出料口与封闭壳体的底部出口连接,该传动防爆电机与破碎机通过皮带连接;
除尘装置,包括旋流除尘罩、风筒和风机,该旋流除尘罩固定于封闭壳体的顶部,位于进料漏斗的右侧,左端为开口,右端与风筒连接,该风机固定于旋流除尘罩的内部;
湿式喷雾除尘系统,包括高压水管和雾化喷嘴,该高压水管固定于破碎机出料口的周围;该雾化喷嘴安装于高压水管上,分为两组,一组喷嘴朝下,另一组喷嘴水平朝向出料口内;
转载机,位于封闭壳体的右下方,其中一端位于封闭壳体底部出口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隔板通过铰链与进料通道连接,向上打开,向下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喷嘴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转载机与地面的倾斜角为10-40度。
进一步地,所述带除尘功能的井下矸石破碎设备还包括旋风除尘器,连接于所述风筒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流除尘罩包括除尘罩口和除尘罩外壳,除尘罩口为喇叭状,大口向左,小口与除尘罩外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包括小型防爆电机和风机叶片,小型防爆电机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旋流除尘罩上,风机叶片安装于小型防爆电机的轴上,朝向左侧。
进一步地,所述破碎机还包括防爆锤头和筛板,均采用青铜合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2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