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装胎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88789.3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4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武林;黄斌;胡松华;邹华民;郑成志;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43008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装 胎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胎具。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钢结构建筑越来越多,因钢骨结构能承受较大载荷,因此在高层建筑中的外部结构中大量使用钢骨混凝土柱或者梁,内部结构采用型钢或者组合型钢。十字柱钢骨结构就是其中一种,十字柱钢骨结构包括H型钢和T型钢,它的分段节点的连接形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全焊接,具体为翼缘和腹板均采用焊接形式;另一种是栓焊节点,具体为上下柱翼缘的连接采用焊接形式,腹板的连接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现有技术中,栓焊连接节点的十字钢柱制作方法包括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钢柱先焊接后,再进行连接板套钻孔,第二种方法是连接板先钻孔后,再进行钢柱焊接。第一种方法具体为:先将第一根柱子腹板与连接板的一侧钻孔,将第一根柱子腹板和连接板用螺栓或者定位销固定在一起,然后将第一根柱子和连接板一起与第二根柱子预拼装在一起,然后根据第二根柱子上孔的位置定位出连接板上另一侧孔的位置,然后连接板钻另一侧的孔;这种方法虽然可准确连接,但需要对每块连接板进行标记,且费工费时,最重要的是连接板不具有互换性,且每相邻两根柱子都需要预拼装,效率低下。第二组方法虽然方便一些,但是由于有焊接变形的存在,造成腹板变形导致高强螺栓孔位移动,可能使得腹板无法用连接板进行连接。
基于此,目前亟需一种组装胎具,以能对十字钢柱进行组装定位,便于精确焊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装胎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十字钢柱进行组装焊接时,效率低下且组装精度得不到保证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胎具,所述胎具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连接件;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另一侧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置于十字钢柱的腹板,以对所述十字钢柱进行定位焊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孔至少包括一排。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材料包括:低碳钢,低合金钢。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件的材料包括:低碳钢,低合金钢。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孔的尺寸与所述十字钢柱腹板螺栓孔的尺寸一致。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孔的尺寸与所述十字钢柱的腹板螺栓孔的尺寸一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装胎具,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另一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固定板置于十字钢柱的腹板,以对所述十字钢柱进行定位焊接;如此,利用所述胎具可准确快速组装十字钢柱中H型钢和T型钢,保证其垂直关系和孔的相对位置,在该胎具的固定作用下进行H型钢和T型钢的焊接,由于该胎具的刚性固定作用,焊接完成后再拆除胎具,有效地避免了孔群之间的焊接变形的影响,保证了上下柱的连接精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组装胎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组装胎具定位在十字钢柱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方便、快捷地组装十字钢柱,同时保证十字钢柱上下柱的对接精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装胎具,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另一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固定板置于十字钢柱的腹板,以对所述十字钢柱进行定位焊接。
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87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口岸车道的司机体温自动测量系统及实现方法
- 下一篇:无泄漏电流变体阻尼器